第11章 (1)(10 / 24)
。他们说如果你买了一个画家的作品,你应当签一份同意书,表明如果你日后要转售图利,艺术家可以分享利润,例如利润的百分之十或二十。而向原先的买家买下画作的那个人,如果他后来也要转售,他也必须与艺术家分享利润。诸如此类的。”
“我觉得很合理,”布恩说。
“当然合理,”伍尔夫忿忿不平的说。“现今的制度太荒谬了。艺术家费尽心思才画出作品来;如果他成名了,他至少也应当分享这笔利润。可是经纪人、画廊及美术馆都反对。老掉牙的故事了:钱,钱,钱。如果艺术家可以分享,他们的获利就减少了。真是一派胡言,我告诉你。一个艺术家若在十年前以五千元卖出一幅作品,如今在报上读到那幅作品刚以五十万成交——你认为他有何感想?”
“那就是麦兰的处境吗?”狄雷尼问。
“当然,”伍尔夫说。“麦兰就是面对这种处境。我曾跟他见过一次面。他是个混球,不过他这一点的看法是对的。那令他气得快撞墙。我能否再来一杯,组长?聊了这么多,我口干舌燥。”
“当然,”狄雷尼说。“市警局买单。再一杯樱桃酒?”
“不。”。伍尔夫说。“我想我还是回头喝麦酒,比较润喉。你不喝酒,小队长?”
“今天不喝,”布恩淡然一笑。
“好人,”伍尔夫说。“我有一半的时间花在展览的预展及鸡尾酒会上。经常要不断仰头猛灌,伤肝啊。不过那全都是为了局里——对吧?”
新鲜麦酒端给狄雷尼及伍尔夫,队长喝了一大口,然后身体靠近桌子,凑向组长。他的黑色胡髭上沾着白色的冰泡沫。
“好,”他说。“像维多·麦兰这种成功的画家会被这么搞:他早期出售时只值区区小钱的作品,后来以天文数字成交,而他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不过他在其他方面也被剥削了。我们就以一个刚出道的年轻画家为例,呕心沥血的创作,有满腔的热忱与满脑子的点子,不眠不休。如果他运气好,或许每十张画作有一张卖得出去,其他卖不出去的作品则堆积如山——对吧?堆放在他的画室、地下室、阁楼、友人家中——无论何处。或许他会送人,清掉一些。许多这种年轻的艺术家只能以画作来换取温饱。随着时光消逝,那画家娶妻生子了,他的作品也开始有市场了,而且价格不断攀升。这期间,他手中仍有一些乏人问津的旧作,可是他想继续留下来,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留给他妻儿的东西。一旦他死了,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