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4 / 6)
中投民主党票的白人百分比,依收入群体划分
1952~1972年
投民主党票的比例
1976~2004年
投民主党票的比例
最穷的1/3
46
51
中间的1/3
47
44
最富的1/3
42
37
资料来源: Larry Bartels, “What’s the Matter withWhat’s the Matter with Kansas”p. 13 (photocopy,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5).
如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共和党不代表经济保守主义,那么他们代表什么?或许换种提问方式好一点儿:在当年投票支持共和党的选民看来,他们的投票是为了什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为了传统的族群秩序而投票。20世纪50年代的共和党首先是个代表南方之外的新教徒WASP的政党,不过“盎格鲁—撒克逊”有时并非必要选项(艾森豪威尔属日耳曼血统,这似乎无关紧要)。在20世纪50年代,在自认为是共和党人的人群中,有51%是WASP,而WASP仅占选民总数的30%。在美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白人新教徒曾是占统治地位的族群,但“新政”的兴起削弱了这一统治地位。“新政”得到许多天主教工会会员的支持,犹太知识分子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当时美国不属于WASP的人仍对这一变化半信半疑。现在很难理解时人的那种心境,一直到1960年的大选,仍有不少美国人只因肯尼迪是天主教徒,便不投他的票。
还有许多美国人出于一个较高尚的理由投票支持共和党,这个理由就是制衡占优势的民主党联盟。20世纪30~70年代,民主党人掌控的登记选民比例远高于共和党人。虽说这并未转化为民主党人夺取白宫的优势(从1948年大选到里根当选,共和党人担任了四届总统,民主党人担任了三届),但这的确转化为1952年之后民主党对国会的持续控制。这一持续控制导致了权力的滥用(不是猖獗的腐败,基本上只是小规模的腐败),也许更严重的是志得意满,以及对公众关切的问题漠然置之。对于那些比较看重政府责任的人而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