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翻云覆雨(7 / 8)
铁资源被几次折腾几近枯竭,很长一段时间会货币混乱。
这些事情祝英台想不明白,但陶弘景作为活了这么久的人瑞,却很快就推演了出来,自然要趁着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及时自救。
所以就在佛门刚刚提出“捐献粮食”时,在建康的道士们就全体消失了。
由于陶弘景名望太大,而且道门还为救治太子尽心尽力,萧统在后期完全是靠祝英台一己之力苟延残喘,甚至陶弘景还下山让太子安乐无痛苦的去了,萧纲对道门还有一丝香火之情。
当他知道道门离开后只以为他们是担心佛门大兴会影响到他们,提前回山了,并没有派人追赶,也没有为难他们。
至于还“出家”在同泰寺的萧衍,好似被所有人遗忘了。
梁国的官员和百姓们已经被皇帝的两次出家闹得鸡犬不宁,就犹如烽火戏诸侯之举一般,隐隐已经生出了厌恶之情。
每一次皇帝的出家都伴随着空库的空虚、朝堂的震荡,上次皇帝出家还直接导致了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子萧统出家,提起这位年老开始昏聩的皇帝,其实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敬爱。
作为支持萧纲的一党,自然也不愿皇帝还俗打破现在一片平稳的局面。
至于作为儿子的萧纲,只是下意识的回避“父皇出家”这件事。
离开父皇钳制的这些日子,他已经渐渐品尝到了把控权力的滋味,可以任意调动军队、官员的快感就犹如最好的奖赏,彻底征服了这位一直屈从于父兄之下的皇子之心。
而他与东宫成功的平息了佛门之乱后,也获得了而从上到下的交口称赞,这让他飘飘然在一片歌功颂德之中,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尧舜在世”、有“父兄遗风”的有为皇子了。
“父皇现在年纪大了,又心软又糊涂,就让他在寺中休养吧。”
有时候,萧纲甚至会这么想。
“我是长子,皇位就该是我的。等到我能彻底掌握了朝中大局,再去同泰寺请父皇赐我皇位,父皇为了梁国大业,应当不会反对……”
他没敢想如果反对怎么办。
现在朝中文武百官都支持他,他虽没有国君之名,却有国君之实,太子能监国,他最为最年长的长子监国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反正是父皇先出家、置国家于不顾为先的啊……
萧纲自我麻痹的很成功,东宫的官员们也自我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