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虚张声势(3 / 6)
全要靠人脉经营,到了北面就得重新一点点培养。
祝英台并不是擅长经营的人才,陆修远才是。
只希望马文才能看在他派出三千弟子为他所用的面子上,能够在掌权后善待已经式微的道门。
祝英台从陶弘景那了解了他的想法后,即便如此北上既危险又麻烦,也要努力将这些人都带到北方。
她想的比较简单。
科举这种事,在这时代是第一次,在这世上也是头一遭,魏国现在又这么乱,马文才要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很可能都没几个人来,冷冷清清的简直打脸。
以马文才这种傲娇的性格,花了这么心思和想法办了个科举,结果没来多少人,或者大家都一窝蜂跑去报进士科要当官了,也太凄惨了点。
茅山上这么多人,有些擅长医术,有些术算惊人,有些出身天文或水利世家,所学庞杂,一科报不成就报好几科,不行都报了,看起来人多也有气氛些,这就跟后世商场搞活动找一堆人做托儿似的。
而且名义上还可以说是南方来避难的士人,越发有逼格。
茅山和北方一直有联系,马文才又做好了安排,他们现在去码头城,然后乔扮成黑山军的雇军,从豫州进入梁国,直接去洛阳,黑山军以前有梁帝亲自准许的护送文书,是这上千人最容易乔扮的身份。
傅岐之前将家人和忠仆都托付给了祝英台,现在她要北上,自然也是一起走了,考虑到队伍里还有女眷和幼儿,他们准备到了马头城后让他们乔扮成被保护的商人家眷,一起北上。
***
就在陶弘景下令门下弟子全部前往北方时,从洛阳城里发向天下豪族、门阀、州府、乡村的举贤令也飞快地传递了出去。
为了让大部分人都能看懂,马文才特意着人将这封举贤令写的浅显易懂,此外,还特意说明了将在今年冬天举行“武试”,春天举行“文试”,选拔魏国官员,只要通过考试便能为官,不限年龄,不限门第。
此布告一出,魏国举国沸腾。
魏国已经近百年没有张榜“举贤令”了。
自从文帝汉化,官员皆在姓望之中遴选,宗主和以武勋立足的阀门虽然会得到朝中各种“公侯”的封号,却皆是虚职,就如同之前陈庆之的关中侯一样,既无领地也没府邸。
这也让不少人在背地里嗟叹,心道魏国官场究竟被尔朱荣屠戮成了什么样子,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