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轰动(2 / 4)
人楚岷并族中的几位话事人当场便答应下来,保证不会坑了沈安侯。
楚家人来的悄无声息,走的也毫不显眼,并没有惊动任何人。等到白玉纸的热度差不多口口相传——当然这少不了沈安侯和楚怀安排的托儿——楚府便按照计划一点儿一点儿的将它配上文房四宝的套装礼盒送到各府,但凡有几分风雅的人家无不拍手称奇。
这样一来,沈府就不怎么打眼了,楚怀成了京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不仅大臣贵族世家纷纷与他拉关系扯皮,连几位得了礼物的大儒都心甘情愿的给他刷了一波高帽子。
宫中圣人听到风声,也没忍住的找他要了不少白玉纸,并开玩笑道:“楚卿本是风流名士,如今只怕名声要更胜一筹。”
楚怀却是坦荡的很:“这白玉纸本是臣家内坊中工匠偶得,与臣而言也不过是得用罢了。绢帛也好竹简也罢,和它又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世家子,一副拽拽的样子看得人牙痒痒。不过圣人早就习惯了他这画风,并不以为忤,反而说起来沈安侯来:“朕还记得当年初入国子监,看他和先太子关系要好亲如手足,让朕心生羡慕。不知现在安侯可好?”
楚怀表情未变,依旧淡淡:“他有爵位在身,不愁吃喝,还能偶尔来臣府上陪臣饮上几杯,在臣看来就足够好了。”
圣人便追问道:“他可有意出仕?”
楚怀摇了摇头:“他只想着到处游玩呢,可惜阿姊不让。要臣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走一走也是好事。”
沈安侯身上没实职,若是想出京只要在尚书省的吏部打个报告就行。圣人一时也拿不准这话是真是假,笑一笑略过不提。
且不说楚怀如何应对宫中圣人,京中的王公大臣们很快就察觉了白玉纸的好处。不仅轻薄柔韧便于存放,而且在书写时有一种特殊的质感,这是绢帛也无法比拟的优势。配合着一方砚台,一块镇纸,光是摆放在那儿便赏心悦目,更遑论笔尖落下的触感和氤氲的墨迹,让他们忍不住发呆,似乎在其上能有无限的可为。
又有沈安侯的手书和画作从沈府里流传出来——其实只有诗是他自己抄的,画是林菁的手笔。她一直跟着爷爷学习书法和国画,造诣虽然算不上大家,但糊弄糊弄没见过纸张的燮朝人已经够了。
和绢帛不同,纸张可以承载的笔墨变化实在太多,又有晕染和泼墨等手法,真的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京城贵人以得到楚府“白玉纸”为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