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甘州(3 / 4)
在行军的路上,他们也得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
东突厥答应退兵,与皇帝签订了渭水盟约,两邦互惠互利,互不侵犯,永远亲如一家。
信使在官道疾驰,逢人便喊出圣旨内容,可他们却听不到欢笑声。
沿途可以看到许多被践踏的田地,无人的村落,以及腐烂在野地里的尸首。
他们走一路,埋一路。
为他们提供补给的州县也是死气沉沉,只有施粥的时候,才能看到一群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难民,如游魂一般无声地向粥厂靠拢。
那粥大半都是清水,秋收的粮食被突厥打劫了太多,边境的人民都在挨饿,更遑论难民。
林菁手里的那些存粮都给了小孩子。
能多活一天,就多一天的希望。
毕安年还一脸傻白甜地问火长,“签了盟约,我们跟突厥人就是兄弟了?那以后是不是就不用打仗了?这些人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就有新收的谷子了!”
潘良白了他一眼:“这盟约能管五年就不错了。”
“不会五年那么久的。”林菁低声道。
这种耻辱的盟约,是大昭不知用多少利益换回来的休养生息时机,每多一年,对大昭百姓的压迫就要多一年,如果说签订盟约之前的大昭百姓只需要养自己和自己的国家,那么现在,还得加上一个东突厥。
这种负重不能持续太久,太久必生民变,尤其是边境。
这一点担心,在到达甘州的时候,就成了人间真实。
甘州隶属于陇右道,大约有百姓六千户左右,辖区内有张掖、删丹两个县。这里的地势配置可谓华丽,北有合黎山、干峻山、居延海、盐池,南有祁连山、雪山、删丹山、弱水、大斗谷,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亦或是靠山吃山,都物资充足,是西北难得的好地方。
大昭自建国以来,兵力一直紧张,于是只在张掖、蓼泉、赤水、同城四个地方设了守捉,每一守捉至多三百人。
趁东突厥南下的功夫,甘州北面的西突厥和紧挨的吐蕃没少打秋风,西北民风剽悍,守捉军备不足便有民兵健儿补上,打了几个来回,就算是赢了也吃了大亏——粮食和物产被抢走了。
裴景行的军队赶到甘州的时候,守城门的士兵差点没哭出来,立刻飞奔进去报信。
“朝廷来人啦!”
一直紧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