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皮格马利翁效应(2 / 4)
什么给龚克,她先想到的是描述下自己的地理位置,周围似乎有水,因为有水声,没公路,这么多天过去她没听过车声,然后还有什么,似乎再没什么具象的东西给她描述了。
童丹青是个豁得出去的女人,不能先自救,她就想着如何让龚克找到犯案人。这么想着,她打了几个字——西苑教育出版。那个“社”字无论如何她也打不出去了。
这时,从童丹青头顶地方不知哪里传来一个声音,是个男声,声音空洞轻飘。他说:“不是说就六个字吗?”
“你是谁,不知道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是违法的吗!”童丹青抓紧电话机,按下发送键,她是怕就这六个字到最后也发不了那就惨了。
那男人好像神祇般可以洞悉她所有的心理活动,他轻笑两声:“我说了让你发六个字就不会反悔,至于我吗,你可以叫我张先生。”
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称他的妻子为伽拉忒亚。
这只是一则神话故事,可后世的人们却从中总结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内容说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938年,由英国大导演执导,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卖花女》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起连环失踪案同样让我想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只不过是个反效应。”龚克坐在屋子边角,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表述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