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鸿运当头(6 / 7)
,孟清和恍然,这也是永乐帝大方接纳马哈木的原因之一。只剩这点人,五十年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安置内附部落,朝廷很有心得。
守御千户所,打散迁移,部落通婚,各种手段尽用,加上孟清和提出的一系列补充,今日之瓦剌鞑靼,亦可成为他日之兀良哈。
少几个敌人,多几位金牌打手,何乐而不为?
历史上大战土木堡的两位,一位已经和皇位无缘,另一位……看向坐在末席,啃羊腿啃得正欢的小屁孩,孟伯爷咬下匕首上的一片羊肉,一边嚼一边眯眼,大宁儒学和武学都该开个学前班,回去就给天子上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化归附部落子民,明显从娃娃下手更加容易。
卑鄙?
孟伯爷撇嘴,早被盖上“奸佞”大戳,再多几个小戳,算得了什么。
何况,撇开各自立场,也先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等他成为自己人,放出去和欧洲人愉快地的玩耍,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越想越觉得可行,忍不住偷笑出声。
定国公转头,看向偷笑中的某人,无语。
再转头,眼不见为净。
认定这么一个……他认了。
永乐八年十二初,瓦剌归附大明,奉皇命迁至忽兰忽失温一带,和兀良哈做起邻居。
虽然失去大片地盘,却得到更好的草场,还有明朝授予的官职和各种补贴,瓦剌人没有任何抱怨。
作为让出草场的补偿,兀良哈和鞑靼取得在瓦剌原有草场上的放牧权。阿鲁台有幸取得一块地盘,好话不要命的往外说,听得朱棣一阵肉麻。
搓搓胳膊,永乐帝表示,既然做了大明的打手,就不能再到边民的地界上打谷草。西边是个不错的去处,北边虽是荒原,荒原后应该有油水可捞。
“取得土地归于大明,财物尽为尔等所有。”
除此之外,每新占领一块土地,大明派遣官员丈量绘制舆图之后,都会给予部落一定奖励。表现优异者,可取得随船队下西洋的机会。
谁不知,和船队走一趟,回来就能富得流油?
元朝的荣光?
哪年的老黄历,不见阿鲁台和马哈木都拎着马刀,打鸡血一样往西边冲?
于是乎,后世东方学者称为“散播文明火种的光辉时代”,西方学者口中“继中世纪之后最黑暗的时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