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3 / 4)
太子似是随手翻开一页,淡淡地问:“父皇,这个字可是念‘我’?”
他将那卷书递了上去,谁知皇帝见了,却是骤然色变,喜色尽失,眉头微皱道:“不,这个字念‘莪’。”
太子似是没察觉皇帝的异常,目光仍黏在书本上,“多谢父皇。”说罢他回到自己的座位端坐,高声念了起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太子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高昂,仿佛溢出池中的水,一发不可收拾。
连谢瑶一个旁观者都心知肚明,以太子如今的认字能力,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口地读下全文。这篇,定是有人刻意教他!
这首诗表面上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称父母养育自己十分辛苦劳累,可不用细品都能察觉出太子内心的怨恨。太子表面上是在读诗,实际就是在借机呐喊自己的心声——孤独地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父何所靠?没有亲娘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想报父母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大家没有不幸事,为何独我遭此劫?不能终养独是我!
实在是的用词太过直白,难怪皇帝会在看到题目时便变了脸色!
可偏偏太子只是读诗,皇帝说不出他一个“不”字,还要夸赞道:“恂儿这些日子当真大有长进,应当重赏……”
太子这时才抬起头来,嘴角浮起一丝微小的笑意,“多谢父皇,孩儿定当不负父皇所望。”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从前不学汉字,不读汉书倒不觉得,如今儿臣倒是觉着,汉人的书有那么点儿意思。”
皇帝心中情绪翻涌,若对敌人,他从不会如此失态,但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该如何是好?皇帝嗓音艰涩,讪讪笑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们现今所知所学只是其中皮毛。定要终生勤勉不倦,方能有所长进。”
“多谢父皇教诲。”太子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
皇帝不愿深思,转过头问向元恒,“恒儿,你选的是什么书?”
“回父皇,是!”
不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