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5 / 6)
父和你爹的意思,你怎么想?”
谢珝听了,先沉思了片刻,便问:“既然有这么一个名额,为何不让表哥去呢?”
“你舅母说他不喜读书。”乔氏只道。
九江书院的名声谢珝也是听说过的,大永四大书院之一,自然也是有些底蕴的,只是他一开始除了自家族学,考虑过的就只有广陵书院,不光是因为它是四家书院中最好的,更是冲着山长林行道这个人。
林行道,字康成,号三希先生,范阳林氏人,当世大儒。
他在十六岁时,就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先古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更精于算学,更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是当时出了名的神童。
他也并未像方仲永一般泯然众人,后来便前往扶风,拜当时的经学大师马茼为师,治学七年,遍注儒家经典,寻微探幽,无不精研,终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一代大儒。
所以为何谢珝自开蒙之后便不用怎么掩饰学习的进度,毕竟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对文言文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那几篇,那一点儿却只是浩瀚古文中的沧海一粟,所以说他是像蒙童一般从零开始也不过分。
而在这个时代,既有像林行道这般真正的神童,谢珝表现出来的那些就只能说是聪慧过人,只会令父母长辈欣喜,而不会令他们惊异。
他虽说是想要在科举中金榜题名,但亦希望自己能真正地深研子史经典,进一步感悟古文底蕴,便也不负自己有机缘穿越这一遭。
他这样想着,便垂下眼帘,对乔氏开口道:“儿子仰慕三希先生已久,选择广陵书院也是想能有机会拜入他门下,聆听教诲。”
听到三希先生这个名号,乔氏也点点头,最终只轻叹了一口气,道:“既然你心中已有成算,那我明儿就去找你舅母,好回了这件事。”
“还劳母亲替我谢过舅母好意。”谢珝又道。
“我省得。”
====================================
那头母子两个说着正事儿,这边父女俩却在围着一匣子南珠瞅。
成色极好的合浦珠,是少见的金色和淡粉色,堆了满满一匣子。
谢家既是大族,自然是什么好东西都见过,谢琯虽然年纪不大,眼界却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