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4 / 8)
把时间耗在了写信上头。她写信特别繁琐,典型的流水账,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包括做过的事情以及说过的话,但凡她觉得有意思的都会写在上头。就因为她这个习惯,早先还在念高中时,她的语文老师格外不建议她填报京大的中文系。
怎么说呢?语文老师就觉得这孩子特别死板,做事和学习都是一板一眼的。不是说她做得不好,相反很多时候像这种格外认真的态度,在应试教育里是很占便宜的。因为毓秀不会偷懒耍滑,不会耍小聪明押题,因此她的功课基础特别扎实,可连带的却是没了灵气。
这其实也是没法子,乡下的教育别说跟京市相比了,那是连小县城都比不上的。高中老师们也是尽可能的希望自己的学生考上大学,哪怕考上大专也是好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唯分数论了,只要能考高分,别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毓秀写作文不差的,完全符合当下的要求,开头是开门见山说明要点,中间举例旁证,结尾画龙点睛式的点明主旨。比起盼娣和甄珠那种经常性的跑偏,写着写着就偏题了,毓秀的作文别提有多稳当了,保证不失分的那种例文。
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像毓秀这种写法,拿作文高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然而却是丧失了灵气,典型的为了拿高分而写作文,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
也因此,毓秀的高中语文老师直接让她别填中文系,兴许运气好,毓秀是能考上的,可真叫她考上了,那才是巨大的灾难。再一个,中文系是京大的热门专业,还真就未必能考上。对于乡下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考上大学,反而兴趣爱好之类的,完全是其次了。
幸好,写家信是不需要灵气,只要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写出来就好了。
毓秀一面回忆着这两天发生的趣事,一面也想着自己答应了叶老爷子过些天要去参加叶家大孙子的婚礼,一个没忍住,她就在信上问了随礼的事情。她的意思是,果然十里不同俗是真的,京市真不愧是咱们国家的首都,连风俗文化都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不像乡下地头,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呢。
她不知道的是,在多日之后李桂芳看到这一段时,那叫一个满脸的扭曲。
哪个地方都有随礼的习惯!只是没成家的小辈儿不需要考虑这种事情罢了。再说了,李桂芳早些年就跟苗家这边疏远了,苗家亲戚就算有大喜事,她最多也就是让苗解放去晃悠一圈。而李家这边,一应嫁娶,李桂芳哪次也没忘了随礼,仅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