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7 / 14)
毕竟随便算算钱,也知道到底花了多少。
不过在这方面,他的心态比况朝之可好了一个加强连,对方三不五时地和他发信息哀嚎,说林濛又给他花钱买了个什么新东西,得花多少多少,票房回本线又增加到了何处,然后最后总是以抓狂的“我赚得到吗?”作为结尾。
刀尔戴在心态上很自信,要知道他可是经过亲爹千锤百炼的人,以往他爹在试图给他喂资源的时候,那也是不计成本的,虽然负担还是会有,可要是学不会忽略,人早就被憋死。
比起在那纠结,不如忍住,好好地把这部戏拍好。
在好友面前,刀尔戴保持了作为老大的气势,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回上一句——
“不用担心,我们老板有钱,基操,勿6。”然后发完这条,刀尔戴的门总会被敲响,差点被打一顿。
无形炫富,最为欠揍,就算是炫投资商也不可以。
林濛和刀尔戴一前一后走着,刀尔戴人挺认真,他是有他的坚持的,既然老板给了足够的钱,那他就得“服务到家”,把该展示的东西展示出来。
“冯砂进组后拍摄的效率很高,当初林总你同意选他确实没错。”刀尔戴偷偷地给老板捧场。
林濛没接下这功劳:“刀导,演员是你选的,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负责做后勤工作,选中了一个合适的导演而已。”
……这,刀尔戴本想夸人,反而被夸,他情绪有些高涨,说起话来也挺快:“这几天来拍摄一直挺顺畅,林总你请进组的艺术指导帮了很大的忙,道具组的效率也比我以前合作的组更高。”
《信鸽》剧组的筹备,是林濛安排的,当初扣除掉演员和剧组人员的花费,按照《山后有山》的收益,还有得赚。
林濛沉思了一段时间后,忽然灵机一动,在《深海孤岛》上找到灵感。
投资和收益,是存在转化率的。
找个好演员、找个好导演、买个IP、请个好编剧……类似这种,相对而言,是投资能看得到回报的类型。
这种大部分时候,除了价格虚高的,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你砸了一百万,最后一般也能有个小十万的回报。
可有的东西,是砸下去,很难听到响的。
林濛征询了李和的意见。
当初李和为了写《影客》在不少图书馆泡过,也认识了不少这方面很有研究的教授,他分别帮忙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