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12)
老妪见孙儿回来了, 正想说他怎么不声不响就跑了, 却见他带来了一个人。她到底是比小孙儿多吃了几年饭的人,一看对方的衣着,还有走路的方式, 还有周身的书卷气, 就知道必是个有功名的人。
老妪登时戒备起来。实在不是不信对方的好心, 而是自家乡, 再到踏上这北上入京之途,他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吃了太多的苦。
这年头, 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想起自己那枉死的独子, 老妪的泪水又盈满了眼眶。她的儿子, 在没被县令夺走功名前,也曾是个见官不用跪拜的秀才啊。
“祖母, 祖母, 你快看,我领了人来。”稚童拉着王家人的衣服,哀求道,“求求大爷,救救我祖父吧。”
老妪想拒绝,却又怕老伴儿真的就此撒手人寰,不得不软下了心肠,将满腹的委屈咽下。“求这位哥儿……”她松开老伴的身子, 正要磕头,却被人给拦下,“老夫人,且当不得此礼。”
男子见晕厥的老人家蜷缩着身子,必是冷得很,想将身上的外袍脱下来给他取暖,却又想起现在自己穿的乃是孝服。便作罢。
他蹲下|身,探手试了试老大爷的鼻息,很是微弱。又伸手摸了额头,烫的很。“前方不远处,便是驿站。你们虽不能进去,不过边上却是有可打尖的旅店,不妨先去那处住着,我差了家中的大夫过来瞧瞧。”
老妪欲言又止。稚童却全无顾忌,“我们身上没钱,住不了旅店。”
男子凝神去看,见他们身上穿着单薄,衣饰早就褴褛不堪,心道确是自己忘了。想了想,又道:“且不妨在我家中的马车将就。不过,”他看着身上的孝服,“家父方过世,我们是扶棺离京的,不知可忌讳?”
有些人是最忌讳同家有丧事的人来往的,因此方有此一问。
老妪哪里会介意这些?路上遇着雪雨之时,他们就是连义庄都住过的。
男子点头,咬牙扶起那老人家。他有些文弱,力气并不大,要扶一个人事不知的老人还有些吃力,站起来的时候就不稳当,脚下一个趔趄。老妪赶忙上前扶了一把。
一行几人,跌跌撞撞地在湿滑的泥地上走着。好不容易才到了驿站门口。
王家屏的遗孀章氏年纪也不小了,此时一直叫媳妇儿搀着在门口看着。见儿子回来,赶忙道:“外头风大,将人带进来再说。”
王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