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5 / 12)
学馆馆长朱载堉带着馆中所有的宗亲学子,于宫门前静坐。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有一个。
严惩沈一贯。
这些人,除了朱载堉是多年来主动要求除爵,并最终实现的以外,全都是靠着当年的除籍政令才得以自由的。
回想起过去的苦日子,再对比眼下的幸福。学子身上的那股子迂腐气和节|操便按捺不住了。
宫门侍卫将这件事上报于天子,看是不是要赶人。
朱翊钧微微一笑,“由得他们去吧,大明朝从不苛待学子。”
这一坐,便是一天一夜。
第二天一早,义学馆其他学子也抱着草席,身着馆中学子的常服一起过来。
卷了边儿的草席在地上铺好,宽大的袖子一振,双膝弯下,先朝紫禁城三拜,而后端端正正地跪着。
不知是谁先起的头,自《学庸》后,学子们开始大声背诵诸子典籍。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礼记》……一卷卷挑灯夜读,倒背如流的圣人之言自紫禁城门口,响彻整个京师。
随着义学馆牵头,京中其余学院纷纷跟进。一时之间,宫门前竟被挤得满满当当,全是跪着的学子们。他们身穿白色的朱子深衣,身姿端正,纵有艳阳当头,蚊虫叮咬,双腿酸麻,亦不曾移动分毫。
朗朗书声甚至传进了宫里头,郑梦境心怜学子,恳请天子允了宫人为殿外学子送饭。
领头的朱载堉已是须发灰白。他先谢过内监的饭食,而后拱手对着宫门一拜。
“皇恩浩荡!”
身后学子齐齐纳头而拜。
“皇恩浩荡。”
郑梦境听了,不过莞尔一笑,将朱常溆寻了来。“可是你叫皇叔这么干的?”
“非也。”朱常溆道,“是叔父自己的意思。此举有利于义学馆在京中的声势,治儿同我说了,我也觉得好。那些宗亲学子见了揭帖后,个个义愤填膺,要不是有叔父拦着,早就打上了沈府去。”
郑梦境点头,“我说呢,皇叔确是冷静。这要是真的打上了沈家,还不得叫五城兵马司给抓了?沈一贯就是再不济,身上到底还是挂着大学士的头衔。牢里头的滋味可不好受,那些个文弱书生哪里吃得住这份罪。”
又道:“听说吕氏案是因良田而起?怎得前世不曾有过这样的事儿?我印象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