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3 / 4)
。
朱翊钧此时想起了那个三番两次给自己上疏,要求朝廷下旨进行火器仿制和研究的中书舍人。他从舆图上收回手,眼睛照旧一眨不眨地望着上面。
赵士祯也许在这方面确是个人才。能看出大势所趋,没点能耐是不行的。可若此人果真是个能人,又为何为官多载,依然仅仅是个中书舍人?还是说,他自己得罪了上峰,这才多年被边缘化,始终不得提拔重用。
朱翊钧此时的心情很复杂。他的本能,以及过去的经验都告诉自己,朱常溆的看法是正确的。欣喜之余,又升上了一种极浅的不甘的感觉。他深吸一口气,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个儿子远比自己强些。
“你觉得赵士祯如何?”朱翊钧坐回龙椅,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朱常溆一愣,很快清醒了过来,道:“算是个精通火器之人,不过似乎性子并不讨喜,先前还得罪过沈一贯,所以一直被压着官位。”看着父亲的侧脸,他突然明白了过来。
父亲这是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决定要着手准备起来了?!
还来不及雀跃,就又听朱翊钧道:“今岁的京察,你仔细看看。”
朱常溆拱手施礼,应了下来,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要趁着京察撸下去一拨人,正好让一些自己看中的、义学馆新考中的进士提拔起来。
不独朝臣之间的党争纠纷,现在天家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才是。总依靠内廷,并非长久之计。不是每一任司礼监掌印都能和大学士犹如冯张二人那么合得来。天子越倚重内廷,也会将自己越拉离外朝。
谁让内廷的这些阉人,叫人瞧不起呢。
这些,朱翊钧自然心中也有数。京察之事,他是不便出手的。但朱常溆却是能够的,皇太子便是一个天然的身份和机会。
利用这个身份和借口,朱常溆可以看清那些人是趋炎附会,希望赶紧与新帝抱团,谋得未来之利的。又有哪些人,是忠于天子、忠于大明朝的纯臣。
皇太子的出现,代表了天子。但其中也含着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及因素,且看届时如何筛选与侧重。
朱常溆得了父亲的意思,就上阁中去寻阁老们商量京察之事。回到慈庆宫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他自肩舆上下来,摸了摸叫了一路的肚子。午后一直忙着,他连晚膳也没用。
进了宫门,却发现主殿依旧灯火通明,原本应该睡了的胡冬芸似乎并没有歇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