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清明节特辑上(2 / 5)
见到几人纠结的样子,薛绒便干脆拍了板:“这样,我给你们做薄饼吃,配上菜,特别好吃。”
清明也是春天的节气之一,正是吃薄饼配春菜的好时候。
只不过古人不叫薄饼。薄饼过于俗,没什么想头,他们叫“春盘”。
《四时宝鉴》中有这样的记载:“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由此可见,吃春盘的习俗可追溯到唐人时期,是相当古早的习俗。直到后世,许多地方似乎还有着这样的习俗。
春饼做起来不算麻烦,薛绒有自己独到的技巧。
面粉里面加入放了一会儿的开水,用这样的水和出来的面,春饼烙出来才会软。水也最好是山间的泉水,这样做出来的饼子吃起来还会带着点甘甜。
不过这会儿也来不及去接什么山泉水了,薛绒便将前两天做的醪糟水倒了一碗进去。
醪糟俗称黄酒,是做各种馒头饼子之类面食增加甜味的小秘诀。
和好面,薛绒把软软的面团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将两个小剂子上下叠好,中间抹上麻油,然后擀成薄薄的饼状。这样的饼才算是一盒。
放到锅里烙的时候,等中间凸起后,再翻过来烙片刻就熟了。当饼出锅时,薛绒将饼撕开,只留下部分相连,这一盒饼便做好了。
四个人一起吃,自然要多做些,薛绒便做了将近二十盒烙饼。
春饼内料,最好荤素都有。
吃荤的话,酱肉,烤肉为最佳。不拘是什么肉,可以是切成碎片的酱猪肉、也可以是烤的酥脆发亮的鸡肉,更别说炸的鸭肉兔肉牛肉驴肉了。
薛绒想着想着,感觉自己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可她现在不但吃不到牛肉驴肉,就连鸡鸭都不能轻易吃,毕竟是要下蛋的。她还等着吃鸡蛋鸭蛋呢。
目前手上只有一些酱好的猪肉,薛绒便切了一小块肥瘦相间的下来。然后下刀切肉,直到切成松松散散的丝状,她才停下了刀。小山状的肉丝,看起来非常壮观。
饶是看了许多次薛绒变少为多的场面,田春秋现在还是忍不住愣神感叹:真的好厉害!
猪肉不够,鸡蛋来凑。薛绒又摊了几张鸡蛋皮,切成了长条状。
最后的料便是春天的特产,各种各样的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
这一段时间做饭以来,薛绒发现这几个人更喜欢吃做熟了的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