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2 / 4)
古往今来为什么不开民智,无非怕民智一开,造反的就多了,但是想一想,如果是愚民,或许还会因为诱惑或者不懂,而跟着一起造反,但是换做一万个开了民智的人?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考量这样做值不值得,成功率又有多少,如果失败,按照律法来说,将会造成什么后果,甚至还有些自视甚高的人想着你能当头,我为什么不行?
这样的情况下想要造反,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而建立了学校,以后如果官员,人才,等等都从学校之中选拔的话,那么整个大晋的官员都是出于朝廷之手,这样的一条链将让大晋再无虞人才缺少的风险,只有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
甚至除了普通的学校之外,还可以有军校呀,乃至衙门的捕快都可以建立学校,这样的一体又独立的结构,显然对大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当然,作为军校和捕快这种机要的学校,是一定要掌握在皇上的手中的,不然若是军官和地方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大晋将会危在旦夕。
而这些,就是李小福给自家爹爹写的信中的内容了,至于爹爹到底采不采纳,采纳后又如何施行,想必林相和蔺大人方大人,以及那么多朝堂之上的官员,会给爹爹合理的建议的。
李小福无事一身轻,在书院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当了半个先生,先给学院的夫子们教授了新的课程,随后又当助教给孩子们上起了课。
虽然书院中的平民孩子越来越多,但是得益于齐老的名声,书院中家境不错的学生还是很多的,所以学院新教授的音注和算学很快的流传开来。
孩子们或许只是当这个好玩,感觉学起来变快了,拿着新的音注课本爱不释手,但是孩子们的长辈爹娘,看到新的书籍以及和书籍一起的音注和算学的时候,却是忍不住惊讶又激动。
惊讶的是居然还有这种音注之法,简直闻所未闻,匪夷所思,是何等人物才能想出这种办法呢?
而激动的自然是有了这种方法之后,自家孩子在学习上将会走的更快,这大大节约了孩子们的时间,其中一些字词甚至不用先生教授,只需要标注好,孩子就能自然而然的习得。
这是何等的造化?
一传二,二传三,很快,这个消息乃至音注书以及算学书就在江南流传开来,一些和齐老交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