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4 / 4)
,他抬首看着苏沫儿。
苏沫儿没有想到,一向平静的格格,竟然突然生了那么大的气,此时承祜已经不能上前。
就算要去劝阻,也要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想到这里,她对着承祜微微摇首。
康熙的声音,也有些气急败坏,他依理具争道:“皇祖母说的这些,孙儿如何不懂?!他吴三桂早就有了不臣之心,不论朕何时撤藩,他们都是必反!现在大清国库还算充盈,何必等他们做足了准备,来反我们之时,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呢!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为时已晚已。”
康熙对未来的走向比较清楚,一力主张撤藩,只是太皇太后念及旧情,不肯撤藩。
康熙却有自己的打算,三藩之中,要说最为衷心的,那就是尚可喜,但是尚可喜年纪最大。
上辈子就是尚可喜极力配合朝廷攻打吴三桂,后来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反而被他儿子软禁。
他儿子直接归顺吴三桂,让大清一度风雨飘摇。
康熙就是想趁着尚可喜身体还算硬朗,必定不会帮着吴三桂反叛,到时候区区一个吴三桂,倒是不足为惧。
耿精忠见风使舵,见吴三桂兵败,必定不敢支援,只能缩着脑袋在自己的地盘上,等待着削藩。
只是太皇太后不理解这一点,她所熟悉的吴三桂是不会在没有撤藩的情况下发动叛变的。
更何况吴应熊一直留在京中微质,吴三桂就这一个儿子,他不可能弃他于不顾。
红着眼眶,力竭道:“哀家倒是宁愿他们都老死之后,不费一兵一足的把三藩给收回!”
康熙眼眸微红,他用暗哑的声音低吼道:“皇祖母,你知道吴三桂能活多少年吗?最少要十年二十年!咱们大清就要花钱养着三藩十年二十年,光是一年就需要从全国收来的银子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才能交到国库,咱们有那三分之二的钱,直接去养大清的兵不好吗?养他们那么多年之后,他们再反了,我们就没有银子和他们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