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4)
六月中旬后的剩余假期,周思思再也没有见过卢析。
这么说也不准确。
七月初的一个夜晚,周思思原本打算下楼丢垃圾,打开门,瞥见将要上到三楼的卢析,她下意识地退回家里,关上门。
随即有人来敲门,周思思从猫眼往外看,门口站着的是卢析。
她有点紧张。
做了几次深呼吸,等心跳平复得差不多,周思思打开门,廊道已经空无一人。
当天晚上睡前,周思思打开微信,有卢析22时发来的“晚安”。
他已经连续在同一个时间发了十几天。
周思思一次也没有回复。
不知道回什么,不太敢回。
有一堵透明无色的屏障竖在周思思走向卢析的路上,反复提醒她,现在不可以往前踏一步。
九月三号,周思思带着行李抵达陌生的京城市。
携着淡淡的类似于迷惘的新鲜感。
京城大学不大,从东门到西门,二十来分钟可以走完。
京城大学很大,囊括了许多杰出优秀的各年龄层的专家学者,涵养着“进步、爱国”等传统精神和“严谨、创新”等踏实学风。
待了一个多月,周思思没有后悔选择离家一千多公里远的这所大学,并且越发喜欢它。
高中班上的不少同学在京城。
郭钦、班长在京城大学,学委在隔壁的汀山大学,易婷、陆美荷在京城师范大学,戚敏卉在几百米外的京城邮电大学……
十三四个曾经的同窗现在同属一个大学城。
国庆节,周思思留在学校没回家。
班长组织九个同样待在京城的高中同学聚了次餐。
除了周思思,这群新晋大学生们的变化不小。
郭钦烫了头发,班长换掉中规中矩的着装,戚敏卉蓄起长发戴上耳环……大家很快地完成由高中生到自由半社会人的转变。
变化还包括精神层面的。
“宣布一件事,”班长曾业优一如既往地清冷,“我和易婷在一起了。”
在大伙儿们兴奋的起哄中,易婷气恼娇羞地瞪男朋友:“干嘛突然在这儿说啊。”
“怎么?打算藏着掖着,到结婚的时候丢我们个大炸弹?”郭钦举着酒杯调侃。
又带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