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5 / 8)
通判家里也不宽裕,自己一家父母妻子兄弟姐妹儿女都靠着他的俸禄过活,再养两个半大的孩子,更困难了。
于是笼烟就将弟弟留下跟着通判读书,自己却离了通判的家里,跑到金陵秦淮楼去做了歌女,赚了钱一面补贴弟弟,一面准备着复仇。
可惜她筹谋了十多年,结果一进京就被皇上的魅力给“倾倒”了——暗探小哥哥如是说——刺杀不成,自己反而丧命。
而在此之前,笼烟几乎是隔半年就往通判家里捎一次银两并两封信。不过笼烟死后,一直都没有信件送去。一开始这位通判只以为她遇到了什么烦难之事,没有寄银两就没有寄了,但是再过半年,仍然没有音信,通判就起了疑心了。
他派人进京打探后得了消息,心中更是愤恨,但是在千里之外却无可奈何。
“恰好今年进京述职,遭遇了这场五十年罕见的暴雪,雪停了以后就派人上街去散发传言去了,加上百姓无知,一传十十传百……”暗探小哥哥偷偷觑了一眼皇上的脸色,没有继续说下去。
“只是这样?”皇上不是很相信,多问了一句,“没有同别人勾搭?”难道是自己想错了,不是同宫里的人还有几位皇子勾结?
“小人探听到的消息就是如此,田通判也说所有事情都是他一人主导,与家人无关。”暗卫当然明白皇上想问的是什么,只能将自己所知道的事如实禀告,若是田通判说谎,他也没有办法。
皇上还是不太相信,但是又不能直说让去调查是否有皇子或者其他官员参与其中,就让暗探继续去查,“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刑。”
等萧沐仁听说了这件事后,晚上回来同呦呦说了两个字,“多疑。”
这是当初呦呦跟萧沐仁说历代皇帝的共同特点中的其中一个:做皇帝的因为时刻担心有人迫害他,抢夺他的皇位,总是对所有人都保持一二甚至更多的疑心。也是因此,皇上永远不会有知心人,也只能做孤家寡人。
呦呦听了只是一笑,“多疑”这个特点,没有哪位君主皇帝能逃得过。
笑完之后,呦呦好奇地问萧沐仁,“真的只是田通判一人做的?没有别人?”呦呦怎么觉得不太可信呢?田通判才进京几天,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萧沐仁笑了笑,告诉呦呦,“之前有人看到阳明伯世子曾经进了田通判所住的驿馆。”
“阳明伯世子?”呦呦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是那个在温泉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