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5)
照着这个标准来尽孝嘛。”
范晴雪举着本子,不理会张桂芝和范晋良满脸焦急的神色,一丝不苟地开始统计:“爷爷奶奶虽然住在农村,花销肯定比城里少很多,但我就好心地按照城镇人口的标准来给你们算账好了。”
“每月一人27斤粮食,其中3斤细粮、24斤粗粮,一斤肉、4两油。细粮一角五分钱1斤,粗粮平均算7分钱一斤,猪肉7角八分钱一斤,油是4角钱一斤。算下来你们每个月需要6块1角4分钱的生活开支。”
对着门口看热闹的众人,她浅笑着问:“我说的没错吧?”
大家听完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些生活物资都是有严格限制的,城镇票证发放标准确实如此。
范晴雪拿钢笔敲敲本子,抬头深深看了一眼张桂芝和范晴雪,绯唇轻启:“事实上除去粮食外,肉、油、衣服、肥皂、锅碗瓢盆什么的都是我父母给买的,也就是说,你们实际每个月最多花费4块2角6分钱。而你们每个月跟我父母要7块钱生活费,他们结婚二十六年,粗算一下,二十六年一共给了你们2184元的生活费。”
她轻轻俯身,把钢笔和本子收起来,回过头凝视她名义上的爷爷奶奶。
“这还不算逢年过节他们给的过节费和平时给你们买东西的钱呢,如果加上那些,保守估计得小3000元。”
众人听到两千多元的生活费时吓的倒吸了一口冷气,看向张桂芝和范晋良的视线一时晦暗不明起来。
在这个艰苦贫困的年代,别说是两千多块钱巨款,人们手里能有一百块钱就不错了。很多家庭入不敷出,吃饭都吃不饱,更有无数男青年因为出不起两百左右的彩礼钱只能打光棍。
而这对老夫妻仅仅依靠压榨儿子儿媳妇愣是拿到2000多块钱,不得不令人“佩服”。
幸好范国峰和蒋书兰都是正式工,要不然既要养大三个孩子还要应付两个老人无休止的索取,恐怕根本撑不下去。
范国峰和蒋书兰每个月给两个老人生活费的事基本没跟别人提及过,以至于大家完全不了解其中的内幕,只当老人定期上门来是理所应当的。
张桂芝和范晋良老两口每次来一般都是住一宿第二天大清早就走,爱嚼舌根的妇女们背地里曾说蒋书兰不好相与:公公婆婆大老远地过来,也不留他们多住几天,不是个孝顺儿媳云云。
今天范晴雪条理分明地把账一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