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16(3 / 4)
金大人眯着眼睛尝酒,道:“土壤问题吧,舜耕山我也去过,它后山一块好似是不太丰茂。”
沈陵是觉得金大人应该是不知情的,金大人虽是老狐狸,但这事情若是金大人想要隐瞒,他这样刺探,金大人肯定不是这样的反应,人都是有破绽的。
沈陵就更疑惑了,这背后到底是谁呢,金大人那边他到底要不要说。
本着在官场上留一个心眼的原则,沈陵还是暂时先不说,指不定这件事情牵扯太大或是有他惹不得的人,沈陵可能会收手,还是再看一看。
八月,新皇正式登基了,新皇掌控了大局,朝中的局势稳定了,宣布大赦天下,并且削减今年的税赋。
对于百姓来说,这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今年还是丰收的一年。
沈陵向齐王打探一下朝中的情况,顺便问了一下淮南府以及淮南府周围几个府城官员的派别问题,思来想去,沈陵觉得可能不是他们淮南府的人,根据下面人查看的情况,马车是运往别处的,虽然也有可能是掩人耳目,但是淮南府他没有可疑的对象。
只能向别的府城延伸,庐州府是直隶州,同官位官员都会比淮南府大个一级,但如今没有省会的概念,所以淮南府不归庐州府管辖,只是巡抚设在庐州府,他们的上司是巡抚。
巡抚行政权力不大,主要是监督权,监督他们这些地方官。
沈陵手下的人还有能力都有限,沈陵查到那些煤渣送往淮南府边上的一座山,消息就断了,幕后的人沈陵根本查探不到,他们肯定经营了很久,才会形成这样慎密的模式。
沈陵也摸不透背后的人想做什么,如若是为了盈利,却也不像,送进深山老林当中能做什么?
九月秋收,沈陵把心思都放在秋收上,他得到下面去巡视,今年的赋税征得容易一些,只要勤快些,都能够丰收,再加上减了税,拿得出来。
下了地方,他对重农抑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他希望能经济发达,但是农业这个根本一旦动摇了,商业更加发展不起来,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上可以用较少的劳动力完成较高的生产,并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越来越多人从农业活动中解放出来。
但现在,如果太多的人离开农田,不光是税赋的问题,更是粮食的问题,没有那么多人种,却有那么多人要吃。
下面的官员对他也很信服,如今淮南府收成明显比往年好很多,尤其是引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