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2 / 4)
通常情况下,两边是很少通婚的,渔民的孩子跟渔民的孩子通婚,农民的亦如此。倒也谈不上是谁嫌弃谁,而是因为会的活儿不同。
刘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家里人各个都会织网补网,也擅长做一些熏鱼腌鱼,杀鱼剥虾也熟练得很。刘家三姐妹嫁的也全都是渔民,只因她们从小到大就没学过丁点儿农活,甚至连养鸡喂鸭都没接触过。
反观农家也是如此。
因此,两边极少有结亲的,很多人家宁可将女儿嫁到更偏远的小渔村去,也不会嫁给同村的农家。穷是一方面,这活儿样样不会,嫁人后还要从头学起,图什么呢?
不过,事有例外,哪怕概率再小,还是会发生的不是吗?
刘母盘算来盘算去,琢磨着让小闺女改嫁给农家也不错的。最好是找那种家里壮劳力多的人家,横竖她小闺女家务活儿还是拿得出手的,养鸡喂鸭瞧着也不算难。只要别让干地里的苦活累活,哪怕日子过得不如从前,也还算凑合。
“你们觉得咋样啊?”刘母琢磨了半晌,又跟儿媳妇们讨主意。
“妈,我倒是觉得,这事儿还是要问问秀红。她到底不是十来岁的小姑娘了,心里有主见呢。不过我认为,嫁到咱们队上不错,起码离得近了,多少有个照应。”
“对对,这次不能叫她嫁远了,尤其不能让她在东海渔业队里找了。妈你想想,她要是留在那头,离她前婆家也太近了,俩孩子日日在她跟前晃着,你说她这日子能过得安心?回头找的那家心里也不舒坦呢。”
刘母边听边点头:“是这个理儿。”
道理是这样的,可谁也没规定人一定要跟着理儿走吧?
……
一晃眼,中秋节到了。
刘秀红提前用半斤粮票换了几块月饼,就中秋节的前一日,背上小儿子,领着大儿子,搭上了小舢板往峡口那头去。
也是赶了巧了,小舢板上还搭了主任大娘的大儿子,也就是渔业队的大队长韩远征。
比起刘秀红那寒酸的半斤月饼,韩远征拎的东西就多了,光是月饼就提了两斤,背篓里还装了两瓶酒,糖块糕点也备下了,还有主任大娘特地托人从城里买来的“的确良”。
撑小舢板的老大爷乐呵呵的同韩远征搭话:“这是要去老丈人家?”
“还不是呢。”韩远征苦笑着摇了摇头,依着他原先的想法,即便要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