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柒拾伍(2 / 4)
郑至和大人。
文乙听后,沉默无言。
似谢淳之辈,所交自当是名儒如郑平诰。
谢、郑二人交谈之处,屋门未阖,敞敞荡荡。这一点与裕王府大为不同,又令文乙心下慨叹。
家仆入内通禀,留文乙在门外稍候。屋中二人所谈之言隐隐约约地传至他耳中:
“……今上诸皇子中,裕王实属翘楚,是可佐之主。大晋百年,边战频发,兵辱民苦,长此以往,社稷难保。为人臣者,当以明理谏人主,辅之奉正道,如此方是社稷之幸。今弟将赴始安郡,愿能尽心佐助裕王,来日或可成就大业……”
“郑兄所言,亦是谢某所念。”
二人的话语断在此处。
很快地,谢淳经禀,步出门外,出现在文乙的面前。
他头一回正眼望向文乙,那道目光平和却疏离,正符合像他这样身份的人能够给予一个阉宦的最大善意。
文乙很有分寸地退后一步,对他长揖而谢,敬了声:“谢大人。”
……
元烈三十一年深秋,寒风肃杀。
南边的军报传抵裕王府,逢裕王出猎未归,便随旧例直接送到谢淳处。至晚间,文乙去谢淳处,欲取他每日写给裕王的文札,却见他薄衫立于院中,脸色一如夜色。
这是谢淳入裕王府的第四年。
这四年中,南境大小战事逾三十场,那数不尽的黄沙、赤血、白骨,铸成了裕王拜表请旨建督视军马府的胆量与野心。
听见文乙来了,谢淳转身,进屋,取出文札,交至文乙手中。做这些事情时,他没说一字,仿佛每一个举动都如常,可文乙却十分清晰地感受出,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压着难以向旁人诉的决意。
文乙收好文札,迟疑了一下,道:“谢大人,天寒需添衣,无事可早歇。”
“天寒需添衣,无事可早歇……”
谢淳念着这几字,出了会儿神,然后他点了点头,道:“天寒需添衣。谁能为南境之兵卒添衣?无事可早歇。谁能嘱南境之民众早歇?”
文乙回答不了,纵使能回答,他也没有资格来答。
谢淳昂首,望向月轮,“文乙,你可知道今夜又有多少人,再也看不见这月光了么?”
这不该是一个问题。这应该只是一句喟叹。
但文乙却开口,一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