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稻子黄了(6 / 8)
伯还有彭万里一家,就让姜沁渝心生警惕,这一批碧粳米是示范样本,眼下这关键时刻,是绝对不能出问题的。
虽然水库那一带,姜沁渝已经装了很多电子眼,但真要有人从中使坏的话,恐怕等她赶过去,损失也已经造成了,就算追究对方的责任,也是来不及了。
所以一接到村长的电话,就迫不及待地往明罗村赶,姜爸姜妈则被她留在了半山别墅那边。
姜爸倒是想去给她帮忙呢,但姜沁渝哪里用得着?她连连摆手拒绝道:
“不用,你们就留在这儿吧,我回村里也不是自己动手,雇人守着呢,爸这情况也不能干体力活,妈你也一把年纪了,这些地里的活就不用再做了,等稻子收成的时候,我专门请人去收割,都不用我自己操心,就更是用不上你们了。”
姜爸姜妈听到这话,才不再坚持了。
回到村里,原本还在议论姜老大姜老二一家的那些恩怨和八卦,对姜爸不是姜奶奶的儿子一事十分感兴趣的那些村民们,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沉淀,再加上正主都不在村里住了之后,就开始慢慢转移关注力,把重心转移到了今年晚季稻的收割上。
这时候,姜老二家又爆出了新闻,他家大丫头在明罗山水库那边的梯田种植出来的稻子,居然是新型绿米,虽然还不知道这个米到底味道怎么样,但是光看那梯田里的稻穗的长势,就知道这些梯田的产量不低,差不多有他们在水库下边的良田的产量高了。
这在往常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种植杂交水稻的时候,梯田水稻的产量一般都只能达到正常良田的七成左右,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要是遇上雨水不丰连续干旱,这些梯田基本上就没什么产量了,连良田产量的三成都难。
这也是为什么,明罗山水库的这些梯田,会比水库下游那些良田的租金便宜这么多,承包价格差不多是连同水库半卖半送的差不多。
但现在,这姜家大丫头种植的新型水稻,居然让这些梯田的产量一下提高了这么多,这能不让明罗村的农民们激动和好奇吗?
连梯田这种贫瘠又缺水的土壤,都能种植出这么高产的水稻作物,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是种植在良田里的话,产量还会更高?
只要想到这个可能性,村里的农民们就坐不住了。
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上就没几个会种田的,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大部分还是留在村里种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