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14)(16 / 25)
快,指着身后还挂着那一百八十八道连环谜的灯楼道,“这座灯楼,我家的。”
话声颤是因为紧张,语速快是因为怕说慢了她就走了。
从未如此过啊,心跳如擂鼓,手心都在冒汗,毛头小子似的紧张忐忑视死如归。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事后想想,真是丢死人了。
好在,她没有笑话他。
她用那又黑又亮的眸子看了他一眼,长长的睫毛小刷子似的上下扇动。
然后便被那不解风情的丫头急慌慌地拉走。
沈承宣站在原地,失魂落魄,一颗心似乎也跟着她远走了。
元宵后第二日,他听说小叔在打听那小姑娘的来历。
他惶惶不可抑,找上母亲。谭氏立刻借故让沈问秋为生病的威远伯求药,将沈问秋打发出京城。
然后便是辛苦打听,终于打听到那时渠翰林家的掌上明珠,渠宜生,年方十五,才貌双绝,因家教甚严,养在深闺人未识。
于是他磨着母亲提亲,磨着渠翰林应许,使出百般手段,千辛万苦终于抱得美人归。
洞房之夜,看着惦念了无数个日夜的小姑娘披着嫁衣,成为他的妻,他像是追着大人要糖吃的小孩子终于要到了糖,得偿所愿,心满意足。
终于把这糖含在了嘴里,谁来也抢不走。
小叔回来了也抢不走。
小叔抢侄子的女人,要脸么?世人的唾沫星子都得淹死他!
可是,现在,这颗糖狠狠地敲碎他的牙,要自己飞走了!
☆、79|7.01
谭氏和沈问知还在为七月的去留扯皮不已,沈承宣看着宜生平静的脸色,心里的茫然却越来越大。
不是已经得到了么?
不是已经是他的妻了么?
妻子的去与留,不是应该由他这个夫君来掌握的么?
谭氏曾在他耳边念叨过数次,想要让他休妻,婆媳争执时,谭氏也曾用休妻做杀手锏威胁宜生,那时候,宜生分明是容忍退让,只求不被休弃的啊。
历来只有夫家不要的女人,哪有几个女人会主动求去?
可是,纵然再怎么不解,眼前的事实却告诉他:渠宜生,他的妻子,他本以为已经含进嘴里咽下肚腹的糖,不要他了。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他被父母宠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