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章 太宁(正文完)(4 / 12)
因为,与孙长蕴的调令同时下来的,还有一道加了皇印的注明,上书“中书门下,机要之司。给事中一职,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有了这道皇印注明,那就明了门下给事中与门下侍症黄门侍郎一样,有封驳之权!
其实,门下封驳的重任,国朝早已有之,只不过最近几代大安帝王,都在不断打压中枢三省的权力。
直至永昭帝意图将三省权力掌握在手中,更是废除了门下给事中的封驳之权。
可以,郑云回这道皇印明,是再次恢复了门下给事中应该有的封驳权力。
所谓封驳,便是可以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
也就是,帝王施政臣下奏疏,门下给事中都有资格参雅尼,有谬误之处好可以直接退回。
这个权力大不?太大了!
由此可见,这个官职实在太重要了!
但这么重要的官职,却由二十多岁的孙长蕴担任!
虽皇上还是个稚嫩儿,但是这么重要的官职交给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可以吗?
为此,朝官们多有议论,目光渐渐聚焦在孙长蕴的身上。
然而,当他们越是了解,便越觉得孙长蕴这个饶确了不起。
他虽然年纪,却还是十五岁的时候,就能提出“移族迁宗”之策,还是前尚书左仆射谢玠的关门弟子,还率先提出“子门生”的人……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秦昉和孙长蕴的调任,搅动了朝官的心思,令消沉的朝堂多了许多生气。
与此同时,裴鼎臣顾名璘等官员也为了朝堂尽心尽力。
这些官员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特别是裴鼎臣顾名璘还差点丢了性命,但是在朝事上,他们才能卓绝,是朝堂顶尖能力的官员。
郑云回的一个个旨意,被迅速高效地执行着,化成了一道道具体的诏书,公诸下。
但是朝堂这种种,都没有汪印的参与。自从在宣政殿露脸之后,汪印就没有出现在这些官员眼前了。
在郑云回宣布退朝之后,汪印就出了宫,直去护国公府,与叶绥一道回到了城西的府郑
城西汪府那一片华宅,先前被护公府纳为别苑,这是汤源受汪印所托,替其护着这片宅子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