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官渡之战(4 / 11)
夫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话真是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啊。”
苏云霜对荀彧的夸奖照单全收,丝毫没有啥不好意思的:“本来就是这样啊,如今我们确实人才济济,文若公达均是治世之才,可这样就够了吗?我们培养人才,哪怕只有文若十分之一的本事呢?治理一县之地也是绰绰有余了,甚至不仅仅是文官,武将也可以培养嘛。”
曹操也觉得这想法挺好,如今只靠招贤来的人才确实是靠天吃饭看运气招人,而且流动性太大,谁知道这是不是哪家派来的探子啊,既不稳定也不安全,就说孙策吧,亲自去求来的贤才,结果早就是他们兖州的人了,这恐怕是孙策怎么也想不到的,事实上,换了他们是孙策估计也想不到。
自己培养人才嘛,一来知根知底,二来也稳定,三来还忠心,一举三得傻子才不干。
至于说自己开办书院的花费嘛……反正爷现在有钱!
苏云霜的提议很快就通过了,之后那就和苏云霜没关系了,她也就提个大体思路,其他的还得是靠荀彧这些办实事的人才行。
不过这事大家都是第一次办,因此也不好说直接推行曹操的所有地盘,第一年大家打算只在兖州试点。
兖州治下以县为最低等级设立书院,其上有郡,再上就是许都的中央的书院了,而且还另外制定了相应的福利政策,应该说,只要你想读书,能读好,哪怕家里再怎么贫寒都不用担心。
在为寒门士子争取福利的这一点上,郭嘉和戏志才格外的用心,毕竟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于是在曹操治下各地刚走上正轨,文官们都想着后面几年反正打不起来,终于可以悠闲一段时间的时候,苏云霜的这条建议再次把一群文官坑出了一脸血。
还不止,由于苏云霜随即提出了在书院之外再设立武院培养武将的建议之后,曹操手下就连一众闲的蛋疼的武将都开始忙起来了。
吕布原本还在并州嚷嚷着要回来,结果自从听说了兖州那群武将的苦逼生活之后顿时觉得并州是天堂,再也不闹着要回来了。
为了给治下的百姓们做表率,曹操甚至把不过七岁的曹丕都给丢进新设立的书院里去了,选的还是县级的书院,并且表示曹丕要是不能靠自己的本事回许都,那也就不用回来了。
苏云霜听的嘴角直抽,心说曹老板这当家长的也太狠了。
除了曹丕,曹操的儿子当中还有另一个比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