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5 / 6)
面面俱到的谢莞今日却出奇的沉默,听了小王氏的话,她便和顺地点点头,细声细气地回道:“舅母所言极是。莞莞也打算明日去道观里,替家中长辈都上一炷香,祈求平安。”说着,她又笑吟吟地看楚昭:“寄奴一块去。我听说乌见禅师带着他的弟子也去呢。要办好大一场论法会。”
在大楚之前的千百年间,都是皇族与门阀共天下的局面,反而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社会的发展模式介于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之间。所以儒学并不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玄学与佛学也占有一席之地,诸子百家共生共存又互相辩驳。
到了安靖帝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手工业主,也就是以李家为首的乍富商贾想要在政治上取得建树,故而也乐于资助一些寒门学者脱胎于儒学,为所谓的底层民众发声。因此,不仅儒道,儒佛之间互相争鸣,玄学与佛学,玄学与佛学之间,甚至儒学内部,也常常机锋相接,展开激烈的论法会。时人谓之清谈。算是当时关注度极高的一项活动,每次举办,都能得到社会名流的积极参与,也是各阶层青年才俊出头的大好机会。
六月六日上方山,的确有好大一场热闹可看。
楚昭仔细打量谢莞,发现她说话的时候,心中闪过一刹的激动,不由得暗自疑惑:论法会向来是不叫女子参与的,即使上山打醮,谢莞也只能在被隔出来的后院活动,难道她被禁足久了,听说可以出去,所以才这么激动?
不管谢莞心里什么打算,楚昭听说乌见禅师要带着徒弟去论法,便眼巴巴的抬头看他娘,央求道:“去上方山,寄奴想见大和尚。”其实他是想见韩起,和自家爱卿培养感情。
谢茂雅沉吟片刻后,方点头道:“罢了,既大家都要去,那我明日便凑个热闹,也去山上捐些香油钱,让寄奴和他的替身见一见。”当时的习俗,找了寄名僧,原是该逢年过节的见一见,才能让两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替主人消灾解厄。
谢棣和谢棠正是男孩儿爱跑爱闹的年纪,被拘着天天在家里读书,不得出门半步,此时听寄奴都能去,自然皆闹着要去。
王氏笑道:“可不带两个猴儿,我又不得舒舒服服地玩,自跟着你们阿爹去毒日头底下乱窜去。我只带寄奴乖乖一起。”
几人正在说话,忽然王福家的慌慌张张过来传,说是老夫人的意思,这次打醮因是去的皇家道观,长公主恐怕更熟悉一些,便让长公主负责。
小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