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5)
“传国玉玺”,乃传世珍宝和氏璧所雕琢的国之重器,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献穆皇后曹节乃曹操次女,嫁入汉室为献帝皇后。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袭封魏王位。曹丕授意华歆逼迫献帝让位,曹节与献帝夫妻情深,怒斥华歆,华歆只好退出宫去,第二天却又入宫逼迫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并以武力威胁。
献帝将传国玉玺藏于皇后曹节处,华歆几次索要玺印,曹节无奈,将玺印掷于栏板之下,并怒斥:“天不祚尔!”后献帝降为山阳公,后半辈子在曹节的庇护下度过,假如没有这位妻子的保护,献帝很可能活不到天命之年。
因此史上说曹后之骂曹丕,比之王后之骂王莽,庶几相似乎?曹后之贤,殆将与伏后、董妃并列为三云。
曹节是曹家女人们的楷模。
曹姽不由自主地去摸衔蝉奴的肚腹,郑重其事地仿佛大力一些,就要弄坏那珍贵的玉玺一般,衔蝉奴舒服地“咪呜”一声,曹姽叹道:“献穆皇后上半辈子唯父兄之命,为家族尽忠;后半辈子做着有名无实的汉室末代皇后,却不知道她本人幸不幸福?”
“玉玺终究还是要交出来,玉玺只是一样东西,而且是早已失去法力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左右局势。”女帝指指案上的印台,一方莹润的玉玺摆放其中,只是一角以金边包镶,便是因为当年曹后掷玺打破了玉玺一角,后用黄金补全,那遗落下的一角美玉便另为存放于衔蝉奴腹中:“司马之乱,高贵乡公知道躲不过老贼毒手,便将玉玺浸于牵机毒药中,想拉着司马氏同归于尽。却不想康肃带着其幼子及玉玺出逃曹氏故里,那幼子便是朕的父亲、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