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细眉攒(1 / 4)
这曾家太太并非外人,正是周氏那自小便不听话的庶妹。周家在她这一辈里,只得这一嫡一庶两个姑娘,两人年岁差不多,自小一起长大,虽是隔了一层嫡庶之别,可碍不住自小的情分摆在那,更兼便是庶妹,那也是自家姐妹。
这曾太太此番上门,并非寻常时候的访亲拜友,说的直白点,便是上门投靠了。
当日她嫁去时,众人便预想到该有今日,这曾家一不是高门大户的钟鸣鼎食之家,二不是家底殷实的富足人家,不过是个空有秀才之后的名头,实际上以种地营生的农户罢了。
如今这曾老爷去世已有些年数,曾老爷的几个兄弟个个要比他强,早在镇上盖了房屋离了乡下。
乡下老宅里只得一个年近七十的寡母,与一个正值芳龄的女儿。曾太太年轻时一味追随情爱,不顾家人拦住硬是以死相逼要下嫁于曾老爷,娘家里早自她出嫁那日便放话再无她这个女儿。
过了这么些年的苦日子,要说心里没个半点悔意那便是假话,可已是如此,除了认命,便再无他法。满心满眼地盼着女儿寻个好人家,不说怎样富贵,只要家底殷实,性子不错,嫁过去了,帮扶下娘家也算得过。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村子里毫无征兆地发了洪水,淹尽了庄稼田地不说,家家户户不是有人丧了性命,便是叫洪水冲垮了房舍。
曾太太跟着女儿万幸躲过这一回天灾,可退去的不止是洪水,连带着一干家什也冲了个精/光。曾太太捶胸顿足倒地就哭,伤痛完了,想的还是该如何存活下来。
牵着女儿去了几个叔伯家,俱是闭门不见。行的这般明显刻意,还有何不清楚,曾太太又恨又气,骂骂咧咧地带了女儿走,两个身无分文,除却身上穿戴的几样首饰再无他物。
肉疼地典了一只陪嫁镯子,两个在客栈里住了几日,几番思酌,除了投奔娘家之外,实在没了法子。
母女两个商议着先是写了封信送进纪府,之后才启程入祁安。
周氏接到信时,母女两个早在半途中了,这事她还未与丈夫商议,无非就是担心丈夫嫌烦。可她再一想,这佟姐儿都能住,她娘家妹子又何有不可?且这母女两个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上门投靠不是?
周氏寻思来寻思去,最后还是拣了个时候同纪大老爷说上一回,纪大老爷本也不上心后院,答应一声便再无他话。
也不知这周氏是有意瞒着,还是不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