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8)
隆越想越觉兴奋,竟是连觉也睡不着,令身边伺候着的小太监研了墨,连夜叫来翰林院的庶吉士写了封圣旨,再交到内阁大学士处奏定。
乾隆行事手段果决,常人不能拦也。
第二日,内阁大学士虽多有疑惑,甚至觉得不大合规矩,但最后到底还是将圣旨发放了出去。
和珅坐在家中,就得了这么个喜讯砸在头上。
他又升官了。
而这次更了不得,乾隆授了他户部侍郎的位置。
这个位置有多高呢?
在明代时正三品,在清朝时却是从二品。
和珅花了没几年的功夫,就坐到了二品大员的位置上。
最明显的差距在哪里?
就是他的宅邸,日后也敢称府了。
和珅毕恭毕敬地接了圣旨,谢了恩。
心中忍不住感叹。
历史上和珅的升职之路也快得很。
几乎是隔了一月、两月,乾隆便觉得不升他的职不舒服,最后又得授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
而这时,和珅何等年轻呢?
他尚且二十六。
历史上乾隆着实是个荒唐皇帝,但对于此刻的和珅来说,却又正合心意不过。
若是事事都按礼法来,那和珅是断然走不到这一步的。光一个年纪就可以将他死死压住了。
那日圣旨一下,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这波才刚掀起个弧度,便又沉了下去。京中最多谈论起的,便也仅仅是和珅何等厉害,如何得了皇上的赏识,可引为天下读书人向往之楷模。
就连林如海、贾雨村等人也得了信,纷纷写信来恭贺。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此时和珅正在府中,安心写他的折子。
写了一半,故作烦躁不安,抛下笔墨,踏出门去。
而乾隆始终关注着这头的动静,自然也让人盯住了,虽无恶意,只是因为过分迫切的心情而已,但和珅还是早早就发现了。
因而,和珅那故作烦躁不安的表现,便被报到了乾隆的跟前。
“气性大了些,摔了就出门去了,终究还是个少年心性,当不得大事。”那人如此对乾隆道。
乾隆却是笑了,反用责怪的目光看向那人:“话不能如此说,他年纪轻,能做到这等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