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结局(3 / 5)
,可是竟然有人如此攻讦黛玉,寒继那暴脾气就忍不了啦。
寒继发起脾气来可是了不得的,他倒是也没得心思和那些言官理论,言官不是让他充盈后宫么?那他就先给言官充盈后院,将那群宫中的舞姬每家赏了两个。那些留了女儿不嫁的人家,心里有自己的算盘,就想把女儿往宫里送,寒继见状也做起了媒婆,拿了名册东指一下,西指一下,也不管才学品貌,这就算牵了红线了。
众臣见状,直道寒继昏庸,寒继冷冷笑了。
“朕不过是没按着你们的心意行事,这就叫做昏庸了,如朕这样的昏君自然是绝后最好,诸位大臣说说可是如此?”
这一干大臣才想起来,寒继刚刚上位那时是个心狠手辣雷厉风行的主儿,这一两年来寒继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这些言官一来二去,就忘了这茬儿,连忙跪下跪求开恩,是他们失言了。
“就算朕今后无出,皇家还有别的子孙,若是朕何处做得不好了,诸位大臣说的有理,朕可以改之。但是朕的家事,奉劝诸位还是莫要掺和。”
寒继这话说出来,大臣们听了简直是□□裸的威胁,再不敢放半个屁。当然他这做皇帝的,不会那么和臣子们过不去,深知现下若是女儿家嫁得不好一辈子就毁了,也不顾金口玉言,只说自己先时说笑而已,诸位大臣可要为儿女仔细挑了好人家,至于舞姬自然也不会再赏了。
后宫只有一个黛玉,那叫一个省钱啊!寒继想到这里,越发觉得自己做得对了。黛玉也没得那么些闲心,劝寒继纳小,平白给自己添堵,寒继作为天子,连宠个女子都要被人辖制,这样也太不像话了。
黛玉在宫中也没闲着,宫里藏书之多,都够她翻上一辈子了,然有些古籍孤本,放在宫中书库里发霉,还不如拿了出来,让天下人品读。黛玉便组织人抄了古本,雕板印刷,光是卖书就赚了好大一笔银子,连寒继这个当皇帝都心悦诚服,这等发家的法子,倒是比收取赋税还好些。
黛玉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为了不让外面的人哄抬书架,特地搬了寒继这大靠山,也用上了皇后的名头,出版的书一律统一订价,专店销售,薄利多销,尽量让那些寒门子弟也看得上书,因为此举大义,黛玉这皇后在读书人眼中比雷厉风行的寒继还得人心些。
传说民间有的地方开蒙之时除了拜孔夫子,还要为皇后娘娘祈福,因为皇后娘娘的仁义之举,很多古籍得以现世,免去了失传的厄运,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