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1 / 6)
那我们是什么呀?” “今天没上节目干吗去了,刚才那小姑娘是你女朋友......” 在凤凰,出租车司机一般会问我这么几个问题:在哪儿工作?叫什么?一个月挣多少钱?什么时候下班?在哪儿住?......像录口供。 为了争抢生意,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个城市更多人的底细,为了获知更详实的生活资料,他们往往不厌其烦地问来问去,你不消警惕更知道其中的目的。 每天晚上下节目,局门口都排一溜儿出租车司机,他们有说有笑,在等我们下班。我向他们走去,就像一只傻兔子......当然有时候我故意绕开他们,去路口打一辆车,最起码,这个人对我一无所知。 但一上车,他也会:在哪儿工作?叫什么?一个月挣多少钱?什么时候下班?在哪儿住等等。 我插翅难逃。只好掏出很臭的“万宝路”,一根儿接一根儿“吸哈吸哈”,哔哩叭啦地乱唑,呋呋得乱吹,让浓烟泡满整个车厢,或掏出手机假装给别人打电话。 一见我打,他们也掏出对讲机:0707,今天晚上拉了多少?0808,呆会儿去哪儿宵夜?0909,我正在你后面!10101010!劳动路上有一对青年男女,正想打车,你去晚了就逮不着了!!11,米多多还是被我抓着了,我就知道他肯定去广播局旁边的路口打车,提前埋伏那儿了!!! “我想做这样一期节目,结构上如同《罗拉快跑》,三段体:第一段儿,我打了一车,司机问我叫什么名儿在哪儿工作一个月挣多少钱......问到我不说话了,两个人便都阴沉着脸;第二段儿,我特想跟人聊点儿什么,人家不搭理我,这时候,好多声响——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听众探讨隐私的问题,旁边车的逼逼声儿,打火机点烟的声音......;第三段,我们俩一上车就聊上了,特别愉快,还一块儿唱个歌......” “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呀?”谢主任坐在办公桌后,上半身前倾,把两只手半握交叉放在桌子上,扶了扶眼镜儿问。多年以来,领导都是这个姿势问我的。 “......对他人“隐私”的阿Q式的窥探和干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国民性......这种对他人的窥探与干预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其结果是人与人之间极易产生矛盾、猜疑......围绕‘隐私‘这个话题来设计。” “没有人对这个感兴趣......有这个体验的毕竟是少数......” 回到家,打开电脑,里面有我昨天刚下载的一首MP3,“幸存者”乐队的“不至于的”,该乐队已经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闲暇无事,整理整理旧的作品,好了就给我发一首。 “你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