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4)
感受到来自左相身上的心悦诚服,赵燕歌看到自己身上的龙气变得更加稳固。
三公本来就是国之栋梁的存在,他们对赵燕歌臣服,国运自然也会跟着稳定下来。
拼音不同于标点符号,赵燕歌复又说了了好多遍读音左相这才完全记下。
对左相来说有些拗口的口音让他一向灵活的舌头也变的笨拙,可是只要把拼音融会贯通,他就发现只是任意一个字配上准确的拼音以后,哪怕是牙牙幼童也可以按照声标字母来认字。
比起浩瀚庞大的文字库来,这几十个字母简直就是浓缩而成的精华。
左相忍住来自心中的颤栗,冲赵燕歌躬身告退,想马上把这些新的东西分享给自己家中那些文人们。
“对了陛下,那些和臣探讨学问的文人们也有一腔报国之心,不知陛下对他们有何章法?”左相临走之前突然想起来什么,连忙向赵燕歌问道。
以前文人若想上位,一般都靠自己的才气被人举荐,只是伴随着科举在朝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个方法很多时候都已经不再适用。
毕竟朝廷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每三年一次的科举都还要实习一段时间呢,哪还有多余的位置让人走后门。
而在左相家中探讨学问的文人们自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深思熟虑以后才向左相抛出这个想法。
不说他们中间的一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朝廷中的瓷器奖励而来,对四世手中的瓷器垂涎不已,就这段时间在左相家中和众多文人相互探讨,也让他们感到受益匪浅,自身的学问也跟着大有长进。
如此情况下,就有不少文人都动了留下来的心思,当然,也有那些有远见的贵族们觉得大秦现在势大,琢磨着是时候当一回墙头草了。
不过墙头草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最起码他们推到前台的家族子弟必须得是真才实学的,要不然就不是臣服信号,而是挑衅了。
只盼望着,看在他们如此知情识趣的份上,四世不要再让他们的地位受到动荡了。
自从秦灭六国,他们这些六国后裔维持以往的荣光容易么。
赵燕歌不知道那些贵族们心中的弯弯道道,也并不关心,听到那些文人们有报效之心,不由唇角勾起,挑了挑眉,道,“他们倒是会见风使舵,二世和三世执政的时候可没见他们如此乖顺。”
那是因为二世三世没有对他们的利益和地位造成冲击,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