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3 / 4)
几波人送走之后,他唉声叹气地又找时迁谈心去了。
“祖宗,我求你看在咱们共事这么些日子的情分上,少折腾点儿,拿一个杀鸡儆猴就中了,叫我消消停停地退下去,行不?”
老人家这是见前头硬来时迁不买帐,就转移战略仗着年纪打起了感情牌。
这般“卑微”的态度也确实叫时迁心中升起些歉疚之意,毕竟自己紧咬着不放确实连累了上司跟着担了压力。
可是,叫他息事宁人,只拿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轻飘飘地结案,如何对得起如今两鬓花白的苦主呢?
“我很抱歉,打破了您平和的生活,叫您白白承担了许多压力。可是,我一想到那位被偷换人生,蒙了大半辈子冤屈的苦主,我如何都不能松手。”
提起那位苦主,寺卿大人就跟着叹了口气。
“你就折腾吧,早晚要叫你吃个大亏你就知道轻重了。”
老大人话语低沉,透着无奈和些许酸楚,终究只不咸不淡地这么责备了句,而后袖手而去。
此后,再没干预过时迁的办案进度,还替时迁挡了几次外面的风雨。
时迁心下感激,对案子就越发上心,势要还苦主一个清明。
那位满心酸楚的老爷子就这么等啊等,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正义。
排除几例“借用”了老人家卷子却意外失利的情况和最先查到的工部侍郎外,还牵扯出了五位重量级官员。
只是,一个两年前就已经离世。
尚在人世的有一个是都察院的二把手,有两位外任地方知府,还有一个官职不高身份却较为特殊,跟大皇子有些关系,是大皇子母妃宫里淑妃娘娘的堂舅舅。
说是堂舅舅,其实也不尽然,那人只是旁支,还是旁了好些支,跟京城里淑妃娘娘娘家这支并不亲近。
但再不亲近,在这个讲究宗族关系的时代,这样的关系也是不能等闲视之。
那旁支敢这么李代桃僵,未尝没有仗着大皇子亲戚这层关系的缘故。
虽则这人关系特别,但时迁并不曾特殊对待,一样拿人,证据摆的明明白白的,罪状列的清清楚楚的。
见时迁连大皇子的面子都不卖,官场上的老油条们见着了哪个能不侧目?
对时迁那是愤恨中又夹杂着一股敬服。
当然,也有人暗暗等着盼着时迁倒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