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4 / 6)
味的真空包装版。
第二条生产线则负责酱料。除秘制辣椒酱外的酱料。比如虾酱,蟹黄酱,鱼子酱,牛肉酱等等。鹏城靠海,鱼虾蟹之类数量多,价格又便宜,制作酱料最合适。
一月初的时候,沈食记食品厂生产的第一批速食和酱料运往京城。
最先开始售卖的是沈食记的店铺。
便是考虑到这一点,沈煦当初在铺面的选择上,便全部要求面积一定要大,至少需要两到三个门面。其次在装修上余留出了一部分区域,等食品厂的东西生产出来,就可以加一组玻璃柜台,额外售卖。
一则为店铺增收,二则为食品厂出产的东西打广告。
有店铺庞大的客户群为基础,不少忠实粉丝认准沈食记的招牌,纷纷购买。不论是速食还是酱料,沈煦都力求做到口味好,用料足。因此吃过的人,喜欢的不少。回头客一多,生意好起来,便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甚至不必沈煦和杨大虎去跑业务,已经有脑子灵活的,主动找到他们,要求进货。
于是,年前,京城已有两家供销社并四家私人开设的小卖部开始售卖沈食记的东西。
春节,是种花国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不论平时如何节省的人家,这几天都会变得大方起来。就算是日子过得拮据的,也会想方设法买点好东西回家。
因此,趁着这波旺季,沈食记的东西很好卖,沈煦狠狠卖了一笔,收获颇丰。
年后,出了十五,沈煦与杨大虎盘账。经过一年的锻炼,如今的杨大虎已经不会为账面上的收益而过于震惊了,即便他仍旧觉得这个数目超出他的预计。他也很快能接受过来,并且第一时间想到了后续的发展。
“这两年京城变化很大,我估摸着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卤味快餐店还有一波市场。今年,我们有望把加盟店从十家变成十五家。而且不止京城,国家政策变了之后,别的省市也在发展,我们的空间还有很大。如果把沈食记的店铺开到海市去,桐城去,全国各地去,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呦,野心不小呢。都会自己展望宏伟的未来了。
对此沈煦很高兴。杨大虎却蹙起眉头,“可惜,我们能用的人才太少,能抵得住事的,除了你就只有我。食品厂那边,我倒是看重几个苗子,能带一带,我不在的时候让他们管着。可开拓店铺加盟这块,一时是找不到人了。你跟我又都□□乏术。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