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8 / 8)
上工,而且还带着沈红英和沈建东去了县城。
她打算去县城的书店找找有没有养殖方面的书。虽然她翻了不少报纸,也问养过鸭子的村民了解过养鸭的一些常识,但她到底没经验,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
沈红英和沈建东长这么大,只去过县城一次,这次听说能去,两人都高兴极了。
三人早早出发去公社搭上唯一的一趟客车去了县里,下车后直奔新华书店。余思雅让沈红英和沈建东各挑一本喜欢的书,她则直奔农林牧渔区域去了。
找了半天,可惜店里没有专门养鸭的科学书,余思雅最后只好买了一本家禽养殖办法。
买好书后,他们也没逗留,因为没票,在县里也买不了什么东西,饿着肚子逛街没意思,出了新华书店,在路边买了三根冰棍一人一根后,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余思雅开始啃这本书,重点的地方做笔记。她打算以后请教一下有经验的村民,土办法跟科学办法相结合试试,路是人走出来的,养鸭的办法也是慢慢探索出来嘛。
于是清河村一队的村民们发现,余思雅自打从公社回来后,又开始整天闷在家里,都不出家门,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莫非又是在写文章,打算投到报纸上?
就在大家私底下众说纷纭,胡乱猜测的时候,妇联的魏主任来了,并且带来了个惊人的消息:余思雅被调去妇联做干事,而且妇联准备贷款办个养殖场,在清河边养鸭,余思雅是负责人之一。
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恍恍惚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18岁的小寡妇一下子端上了铁饭碗,太出人意料了。
沈家和余家的人知道这个事,又是高兴又是忧愁。好消息是办养殖场肯定要请人,要是能进去,以后就是工人了,哪怕只是村办企业的工人好歹也是吃公粮,比当农民强啊。坏消息是他们本来是余思雅的娘家人、婆家人,比旁人有优势,可他们先前却把余思雅给得罪惨了。
现在别说指望余思雅给他们开后门,她能不给他们穿小鞋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