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5 / 11)
过去,有些坐后面的甚至站了起来,伸长脖子往前看。
过了约莫七八分钟,两支队伍回来了。
施立平让台上的两个职工先把箩筐称了一下,两个箩筐相差四两,他让一旁的记录员记录下来,然后将鸭子分别倒进两只箩筐里,再上称。
“右边喂养粮食的10只鸭子,扣除箩筐的重量,总计41.2斤,左边喂养的饲料的鸭子,扣除箩筐重量,总计52.3斤,目前这批鸭子都喂养了两个月23天!”施立平在台上报出了数字。
底下各公社的干部马上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平均每只鸭子要重一斤多?没掺假?”
“梅书记都在这儿坐着呢,大家也都亲眼看着,怎么掺假?”
“对啊,不还有钱书记盯着吗?他跟饲料厂结下了梁子,要有猫腻,他肯定第一个嚷嚷了。”
这句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可不是,别的人可能帮饲料厂遮掩,但钱书记肯定不会。他心里不知道多痛恨这个饲料厂呢,要是能抓住这个饲料厂的把柄,估计他比谁都高兴。
余思雅看到下面的议论,笑了笑说:“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养殖场边参观一下。这批鸭子当时孵化出来养的时候,我们还请了四通公社的黄书记过来见证,当时咱们养殖场其他附近的几个公社也知道这批鸭子孵化的时间。”
说着,她下台,主动把梅书记领过去,让他们去看看两个养殖场的鸭子的差别。
其他人也跟了过去。
到了养殖场,两边各五千只鸭子,一对比,非常明显。左边养殖场里的鸭子明显比右边的整体要肥许多,看起来壮实些,要不是余思雅说是一批孵化的,大家恐怕会觉得这批鸭子相差了大半个月。
参观的时候,余思雅还让人随机抓了几只鸭子出来称重,左边的几乎都比右边的鸭子沉,大部分在五斤多,就是小一些的也有四斤七八两。
来的公社干部都是公社里开了养殖场的,养鸭子他们也有经验了,两个多月快三个月的鸭子也就四斤多,有些个头小的甚至只有三斤多,只有极其个别能长到五斤。但在清河鸭养殖场却变成了一件极其普通的事。
这多一斤鸭子就得多卖好几毛钱,而且也可以养到四斤多就出笼,这样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缩短养鸭周期,一年下来能多养一季鸭子,就能赚更多的钱了。
想到这点,不少公社干部心里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