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7 / 12)
两人就这么说定了。
冯主席看着两人有商有量,团结合作,有劲儿一处使,非常高兴:“要是其他公社的干部都能像咱们红云公社就好了。”
过了两天,他就跑去找梅书记反应了这个情况。
梅书记听说这事后最先关注的是:“这小余同志还真没说大话,年前叶局长来的时候,我听她提了一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她给办成了。有了全省铁路铺路,今年你们清河鸭的业绩肯定会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冯主席点头:“可不是,这都是余总的功劳,跟着她干啊,我感觉这人都年轻了几岁,像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特别有干劲儿,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梅书记表示理解:“很正常,你们清河鸭蒸蒸日上,每天都能有新的变化,成绩一天比一天好,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态不自觉地也会变得年轻。”
冯主席笑笑说:“就是梅书记你说的这个理。”
梅书记夸完之后,垂眉沉思了一会儿:“你们所说的事情我都知道,咱们全县的养殖数量其实增长得很快,但你们清河鸭发展太快了,养殖的速度跟不上你们厂子的需求,时间长了这确实是个问题。你容我好好想想。”
冯主席表示理解:“梅书记你说得也有道理,但你是看着咱们厂子成长起来的,咱们厂子从无到有,建设成今天的千人大厂有多不容易,其中的艰辛,你也清楚。咱们余总是个实在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不怨天不怨地,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一切,她所做的这一切也不是为了她个人,更多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建设咱们的家乡。各公社书记这样不积极,实在是寒了咱们余总的心啊!”
冯主席说得那个吉泪俱下,话里话外都是替清河鸭,替余思雅鸣不平。
梅书记明明知道他这话有夸大的成分,但还是被他这真情实感的样子给打动了,安抚道:“冯主席,你说的我都明白,余总做的贡献,咱们全县人民都看在眼里。你放心,余总就是在其他地方建养殖基地,我也没意见,你们已经给过这些公社很多机会了,是他们自己不珍惜!”
冯主席感动地说:“谢谢梅书记理解,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过阵子我再看看吧,希望其他公社不会让咱们失望。”
梅书记虽然说了不计较,但私心里肯定还是希望清河鸭最主要的产业留在本县。虽然养殖场看起来似乎没加工厂那么赚钱,可要是养殖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