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3 / 11)
子好呢?这些公社干部的脑子可没你的灵活。”
梅书记最发愁的就是这个,可不是人人都能像小余同志这样脑子好使,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他们辰山县就只出了一个清河鸭,甚至连全省也只有这么一个清河鸭。
余思雅提建议的时候就想到过这个问题了:“梅书记,这个什么都可以做啊,最主要的是刚开始步子不要迈得太大,这样船小好掉头,而且风险比较低,技术含量和门槛都不高。具体做什么,咱们也不可能手把手地教吧,你让各公社书记自己去考虑吧,前期即便走了弯路就当花钱买经验教训了。”
话是这样说,但赚钱不易,梅书记还是有点心疼,忍不住问道:“小余同志,你主意多,给提个建议呗。”
余思雅想了下,笑道:“梅书记,咱们清河鸭倒是有一门生意。我们饲料厂和食品加工厂的外包装塑料袋都是从省城的塑料厂子里购买的,如果咱们自己县里能做出同样的质量的袋子,价格也一样,那咱们肯定照顾自己人。至于其他的,但凡是跟咱们清河鸭有关的产业,只要质量和价格能跟我们在外面采购的一样,咱们清河鸭肯定支持本县产业的发展!不过要是质量不达标,或者价格太贵了,咱们肯定没法接受,毕竟咱们清河鸭也有一两千工人等着吃饭。”
梅书记忙笑道:“这是应该的,没道理有便宜更好用的不买,非得来买这贵的。就像你说的,咱们也不可能手把手地带着他们搞,还得他们自己想办法,回头我跟县里的领导开个会,商量商量,将你提的这个方案完善一下,宣布出去,让各公社放开了手脚好好干!干好了,他们自己给自己发奖励,县里一点意见都没有!”
余思雅笑盈盈地应是,没再多说其他的。她提这个建议,一来确实不希望各公社的钱就这么白白躺在账目上贬值或是被蛀虫侵吞了,二来也是希望清河鸭能跟各养殖场绑定得更深。他们承接了清河鸭的相关零散产业,那以后就跟清河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到时候不用她跟冯主席喊破嗓子,这些人都会自己积极起来。
就说饲料吧,他们现在不是特别信任,也没开始全部用饲料喂养。但如果饲料厂的发展跟他们塑料袋厂发展绑定在一块儿了呢?他们是不是得希望饲料厂多卖点饲料,这样就能多用点包装袋。到时候相关的公社都会自发地去推广饲料。他们扩大了规模,饲料厂也能跟着增产,大家都发展。
不过这点小心思没必要让梅书记知道。余思雅笑盈盈地错开了话题:“梅书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