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5 / 12)
去,建立养猪合作社,等有了成效再向省城进军,但冷不防,省城竟然来了个大单子。冯主席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养殖场这边,对饲料厂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梅书记也没打听出什么有用的信息,正好余思雅打电话过来,他就顺便问了。
余思雅笑着解释:“梅书记,这个还得归功于路主编在省报上的那篇报道。这个报道入了农业厅领导的眼,他们对咱们的猪饲料非常感兴趣,所以让省第二养猪场先试试,目前要了差不多一个月的量。”
梅书记了然:“难怪这个事办得这么顺利。”原来是上面的意思。
余思雅点头道:“可不是,今天我就是为了这个事打扰你的。听高市长的意思,农业厅非常重视猪饲料,如果在省第二养猪场试验成功了,将会推广到全省,到时候咱们的饲料需求将在短期内一下子翻好多倍。”
梅书记乐了:“那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这就意味着饲料厂能够发展壮大,招工,又能解决几百人的工作问题,年底还能纳不少的税,对他们辰山县来说可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
余思雅也清楚这一点:“可不是,但我昨天让施厂长盘查了一下,饲料厂目前只剩不到九百吨的玉米了,即便要掺加一些其他食物和各种微量元素,这点玉米也只够生产一千多吨的饲料。距离比较早的这批玉米收获入库还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咱们饲料厂的这点库存可不够,为了未雨绸缪,所以我只能找梅书记你帮忙了。”
这话引起了梅书记的重视,但他也有困难:“你们还有那么多玉米都不够,这都五月了,县粮站库存的玉米恐怕也不多,你要个几十百来吨恐怕还凑得齐,再多就有点困难了。”
因为县粮站最重要的职能是满足城镇职工的粮食需求问题,所以储存的更多是稻谷和小麦这两个主粮。玉米的储量相对比较低一些,而且首先要满足的是养猪场、养鸡场等这类国营养殖单位的需求,有多余的才能批给清河鸭。
去年辰山县的粮食虽然大丰收,可多余的玉米都被清河鸭收购了。稻谷则被粮站收购了,一部分留在了粮站,还有一部分上交了。
余思雅听了直皱眉,几十百来吨听起来不少了,可够干什么呢?也就省第二养猪场一个月的消耗,实在是太少了。
但她知道,梅书记也是没办法,县粮站只有这么点东西,梅书记也没法凭空变出来。
仔细想了想,余思雅脑子一转,想到了一个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