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4 / 11)
大丰收,10个仓库肯定装不下,还有市里会分配一部分粮食给我们饲料厂,这个应该是分批按月给,但量也不小,饲料厂自己的仓库根本没法存储这么多粮食。”
梅书记接到市里通知,特别高兴,但没想到存储又成了问题。
他问余思雅:“你们不能多建些仓库吗?我知道你们清河鸭有这个能力。”
修建仓库并不贵,一个也就一两万块就能建成,主要是材料费,比如石灰水泥砖瓦等。拿出几十万建仓库,以清河鸭集团目前的流动资金来说并不困难。
余思雅也承认了这点:“对,梅书记说得是,咱们清河鸭拿得出这个钱。但我觉得没这个必要,仓库最紧张的时候也就是八、九、十这三四个月,这段时间秋收,粮食一下子积累太多,导致仓库爆满。可过了这几个月,需要存储的粮食就会急剧下滑,然后每个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照我目前的估计,十个仓库应该就差不多了,能够满足平时的仓储需求。”
“过了这段时间,多余的仓库就会闲置下来,而且每年的闲置时间高达七八个月。而建仓库需要侵占大量的农田,最后用不上了,还需要人去管理维护,这样会浪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很不划算。”
梅书记心算了一下这笔帐:“确实不划算,闲置时间太长了,岗位的工作人员还不能取消,时间长了也是个问题。但这么多粮食也总得找个地方堆放,小余同志是不是有什么其他想法?”
余思雅就等着他这句话,遂笑道:“我这里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咱们清河鸭向粮站有偿租借仓库。”
梅书记眯起眼,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事的可行性:“租仓库?跟粮站租?可到秋收的时候,粮站的仓库也是粮满为患,恐怕没多余的仓库租借给你们。”
余思雅见招拆招:“梅书记说的这一点我也考虑到了。我算了一下,我们跟粮站可以错开,并不相冲突。粮站的仓库最紧张是在秋收后,各公社纳粮全运去了粮站,这时候自己的仓库都捉襟见肘,没法外租。不过粮站收的粮很大一部分要运送到城里做为城市居民的口粮供应和国家储备,粮食在粮站只是个中转而已,很快就会运走,只有少部分会留下来。我们清河鸭收粮是在纳完粮之后,市里拨粮给咱们也要等粮收上去了,这样咱们跟粮站需要用到仓库的时间刚好可以错开。”
“我们可以等粮站的粮运走了,再租借他们的仓库。等来年,粮站需要用仓库的时候,我们的粮食也差不多用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