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甄礼献策(2 / 3)
他们有上进心,较能接受新的观念和理论,可同样也容易被外界的影响所左右,一旦自身情绪占了上风,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
只是他在这里等着,学宫方面却迟迟不来人,茶水凉了也没人来换,似乎把他给遗忘了。
张御不以为意,这是一种常见手段,就是想磨一磨他的锐气,这种做法本身就恰恰表明了一种对立的情绪,反而有利于他把握对面的心理。
他坐在那里吐纳调息着,随身又带着丹丸,就算接连几天几夜耗在这里也没关系,实际上是不会的,因为学宫还是要脸的。而且就这么把他逼走的话,那到外面一宣扬,岂不是表明学宫方面怕了他?
果然,仅仅只是半天之后,就有助役过来相请,并且说了一些他应该注意的相关事宜。
他用心记下,小节也不能忽略,有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犯错。
跟着助役行走,沿着一侧的弧形廊道进入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环形建筑。
来时他做过功课,这里应该是就是专门给予年轻学子论辩宣讲的“甄礼堂”,这里分作前后两堂,前低后高。当蔽结了,很少有人再去钻研了。就算他能提出一些高论,也不过是赢来两声喝彩,并不可能让学宫为他破例。
可有些时候,他却未必需要按照别人安排的路子走。
他看向上方三人,道:“非是,学生来此,不是为了在诸位面前讲述学问,而是有一道事关都护府安危的告策奉上!”
朱安世听到这句话,一下眉头皱起。心中刚刚对张御升上来的些许敬意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连柳光和辛瑶两人也有些意外。
什么是告策?简单来说,就是对都堂之上的政务提出有益的见解。
可这些东西哪里是读了几篇学问就能懂的?
就算泰阳学宫出去的学子和师教,若无经验,也不可能在都护府治署里直接任职,需先去地方镇城做几年事务官,有过一番历练,才会被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未曾出过仕的年轻人,谈什么告策?又用什么谈?
柳光感受到张御语声之中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便对朱安世和辛瑶两人说道:“张君子声亮气宏,说不定真有什么有益于都护府的高策,我欲一闻。”
辛瑶目不转睛的看着张御,推了推眼镜,道:“同意。”
朱安世尽管不认为张御这个年轻人有指点江山的能力,可那气势十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