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去青山镇上学(3 / 4)
但是,奶奶的话虽然说得难听,似乎也有些道理。人都同情弱者,这个儿子生活过得好了,他们觉得已经不用父母相帮了。他们就一心想帮其他儿子,也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只是,奶奶这话,真的伤着母亲的心了。
汪依桐一咬牙,把陈文干送回娘家,让自己的母亲帮忙带孩子。汪依桐的母亲叫陈春花,是个能吃苦的妇人。她在汪依桐做月子的时候,就来服侍了女儿一个月。可是,她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帮女儿带孩子,因为,她家里还有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孙子,就是陈文干的表哥汪志坚。依情依理,她也不能丢下家中的孙子,长期帮女儿带孩子。
陈文干被外婆带回了青山镇,外婆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做饭、做家务、种菜。如果要问,陈文干最喜欢谁。陈文干毫不犹豫地说:“最喜欢外婆!”
外婆多好啊!做得一手好菜,还不偏心;对儿孙不舍得打、不舍得骂;说起儿子女儿、孙子、外孙,总是一脸自豪,还喜欢在前面加一个“崖”(客家话里“我”的意思),“崖干儿”“崖坚儿”。陈文干听着外婆的称呼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可以说,陈文干是在青山镇长大的,六岁的时候,母亲才把他接回市区家里。当时,陈文干还舍不得离开青山镇呢!
陈文干想:母亲是个好母亲,就是太要强,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她希望有个温馨的家庭,她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拔尖,她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可是,这有错吗?人生,不就是好了还要追求更好吗?
陈文干站在院子里想了很久,最后做出一个决定。
“爸、妈,你们别吵了。我去青山镇上学吧!”陈文干站在门口,没有换鞋进门,手里的球没有放下,就朝家里正在闹别扭的父母喊。
“青山镇?怎么行?那只是一个乡镇!”汪依桐惊讶地喊起来。
“妈,青山镇怎么了?不要忘记,你也是在青山中学考出去的。您不是常说青山镇是文化之乡,那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学习风气好吗?我去那里读书,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汪依桐儿子顶了一个,这些话确实是她自己说的,再否认也没有用。
“就这样定下吧,你们别吵了。我肚子饿了,要吃饭!再说,你们这段时间老是吵,就不怕我毕业考试考不好吗?”
“啊?”
夫妻俩都有些傻眼,他们不是都背着儿子才争执几句的吗?怎么儿子好像都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