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吵架(5 / 8)
,他贾恩侯也不会只给老四家里安装玻璃窗户了,自家肯定也能第一时间安装上。
贾赦成了京城真正权贵心中的红人,大家都想早日排队安上玻璃窗,皇帝为了敛财,甚至给贾赦下了命令,扩大工坊的规模,还有多培养一些工匠。
工坊的账房先生,都是从户部抽调的人手,轮换着来,就是防止出现问题,这样一来,贾赦和四爷胤禛有了很多工作上的来往。
这几天的时间,周玉兰开始把府里的一些没啥用的东西,大肆清理,全部卖掉,然后筹了二十万两银子,加上贾赦原本手头上的一部分银子,全部换成现银,命府里的下人抬着,浩浩荡荡的朝户部送去,这可全是银锭子,白花花银锭子,不知道要晃花多少人的眼睛,张府也欠两万两银子,借这次机会,也让下人一起抬着银子一起跟在后面,去户部还银子,除了他们两家,还有宁国府的贾敬。他是进士出身,也算是听进去好话,贾赦亲自到隔壁劝他,对他说了一番话以后,他很快就做出决定,还户部的银子。
是啊,谁敢一直欠着皇帝的银子,即使这任皇帝不计较,难免下任皇帝不计较,迟早是要还的,趁现在还有能力还,赶快还,在皇帝的心里还能落一个好印象,对后辈们。
以后还,那也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捡屎吃,有什么意思。
贾敬也和皇帝上奏,说自家现在的规制要改。不过这奏折还没有送到皇帝跟前,要过几日才能有结果,未来荣宁两府是不能住在一起咯。
还银子的这一天,京城热闹的跟过年似的,许多百姓都围在道路两旁看热闹,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张旗鼓还银子的,还是还皇帝的银子,周玉兰就是要用这件事来造势,也是给皇帝树立一个仁义之君的形象。边上的跟随换肩的下人,只要不是抬银子时,都是跟随在两旁,大声的交谈,使劲的夸皇帝,说自己主子在家是怎么感慨的:皇帝真是仁君,对下面的臣子是有多好,对百姓多好,每年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地方出现灾难,只要皇帝知道了,都是第一时间赈灾,国家还要养着边疆的将士们,他们一年四季滴军饷和铠甲,衣服,吃食哪哪都要银子,可是为了保卫国家,这些都是必要的开支。
皇帝为了军饷为了赈灾银,那是没有少操心,他们身为臣子的,也得体恤皇帝,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减轻负担……。
这些闲谈的话,说的那是一个慷慨激昂。
一路上在京城的主干道上,是走了一圈,户部也是有史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