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4 / 5)
而陆敬军是最热门副团长人选。团长也有意无意地暗示过陆敬军。
陆敬军也只跟骆琦透过口风。
1965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进了十二月,就下了好几次雪,次次都厚的很,骆琦他们二厂的效益在这一年跌了很多,一厂那边的单子也少了好多。但厂里效益不好并不能影响到骆琦他们。每个月他们的工资都是按时发的。
而自打去年开始,骆琦就再也没有给报社写过文章。她并不是是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最敏感的时候,是写错一句话都会被定罪的时候,骆琦唯一能求的就是稳。
66年的一月份,陆敬军驻地的后山上的山坳里关进了一群人,据说那都是上海那边来的知识分子,都是那边大学里的教授,是有名的臭老九。
骆琦听了陆敬军的话,久久的没有说话。
周末那一天天晴,骆琦借口去镇上买东西,却在半道时转了方向,从山的另一边绕到那个山坳处。
她在半山腰,看着那个原本就不大的山坳里面盖了两排小小的泥巴房。泥巴房的附近都是新开垦的土地,一群文质彬彬的人扛着锄头在挖,而在他们的附近,站着许多个带着红袖章的人。
骆琦坐在半山腰上看了好久好久。
看着那些知识分子下工了,看着他们分到了硬邦邦的馒头和清得没有一粒米的粥。
骆琦忽然想起了她读大学的时候的一个教授。那个教授已经八十多岁了,是她们大学的特聘教授,每周给他们上两次公开课,教的是近代史,语言风趣幽默,会结合当时的历史以及民生讲课,但在讲60年到76年这段历史时他总是用最简短的语言去说那些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后来学校里面有留言称那个教授有很多好友、同伴因熬不过那十年,死在了下放的农场里。他的那些同伴有最早留学国外的人,也有在各自领域里有很高成就的人。
来到这个世界,骆琦没多少上进心,但她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她和陆敬军两口子每个月的口粮都够吃,而她空间的那些大米便一直都放着,只是偶尔她才会取出来加个餐。穿越一年多来,她空间里的大米一袋50斤的都没有吃完。
骆琦等到傍晚,带着红袖章的卫兵们扔下鞭子三两成群的回去吃饭了,只留下一两个人值夜。这两个人相信臭老九们翻不出什么风浪,于是回了值夜的小房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