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古代业难(3 / 3)
,顺从地排起了长队。
看着排到门前大道边的长龙,村子里的人都围着看稀奇。
“周雪莲这个女人真是能干,一回娘家就张罗起这么大的事,王富贵真是瞎了眼,要是留住她,这挣的钱都不归他了?”一个女人满眼羡慕地说。
“她一个女人哪有这本事,还不是兄弟厚道,愿意帮衬她。听说全家都出了份子钱。”这是和周琳家亲近一点的,知道内情的。
“周德全家是要发了啊,这么多人来买东西,一天得赚多少钱,估计回头数钱就能数到手软,这晚上不用铺被子,就能枕着铜板睡了。”
“都是姓周的,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也有不少人起了心思,也想开一个一样的铺子,只是一辈子都没去过几次镇上的人,也不知道哪里找门路,再说,不是每家都出得起本钱的,也只能眼看着他们家轻松赚大钱,心里不住泛酸。
一整天,周琳一大家子人从老到少都忙忙碌碌,等送走最后一个买东西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但是等到看到一堆数目客观的铜板时,都笑得合不拢嘴,浑身像打了鸡血,瞬间精神抖擞起来。算了算,除去本钱,今天赚了三四百文钱,这还是打了折的。
李氏捧着一捧铜钱晕陶陶地说,“这要是没打折,得赚多少啊?”想着还有点肉痛。赵氏却笑自己嫂子不知足,“要不是二丫说打折,你看还会不会来这么多人,都是惯会占便宜的。不信你看,这买了一遭,估计十天半个月都没多少买东西的了。”
果然,一直到月底,一天里能有三两个来买东西的就算不错了。周家人也从开业那天的喜悦中回到了现实,尤其是周老太太,看着花了大钱买来的东西积在房里,总担心会砸在手里,花的银子打了水漂。
一开始出主意的周琳也只能一遍遍劝老太太,“大家买的东西总会用完的,还有一些之前不知道消息的,慢慢也会来的。到时候就能稳定下来了,一天赚个三五十文钱还不是轻轻松松?您就别着急了,耐心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