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政令(3 / 5)
提供日常饮食和四季御寒衣物以及住所,直至成年。
四、在县城以及一十二村建设蒙学书院。
四、在县城建设武馆。
这五条政令,每一条都紧紧贴合交合县的民生状况。
如果说之前的以工代赈、雇佣百姓是给穷苦的交合百姓续命的话,那么现在这五条政令,则是完完全全的民心所向的公益之举了。
不多时,一张熟悉的脸庞出现在人群之中,看着布告墙上的条条政令,脸上又是震惊、又是感慨。
他很快找到了发放布告的衙役,笑着讨了一份多余的布告,拜谢后匆忙离开。
回到自家后,他便埋头案首,执笔写了一封信。
信的起首是:臣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有事启奏皇帝陛下……
写信的这人,正是派到交合县的监察御史孔正。
他的这封信,是写给远在京都的雍和帝的。
一般来说,地方的监察御史如果给皇帝写信,十有八九就是痛斥地方官员的不检点、甚至是贪污腐败、尸位素餐。尤其是孔正这种与李文柏父辈之间有过过节的,更不可能专门写信夸赞李文柏的功绩。
但孔正这封信,写的确实是李文柏的功绩,或者说,是李文柏在交合县干的益民实事。
事实上,自从曹严施五等人倒台被扭送京师后,孔正就几乎不和李文柏有什么接触,而是暗地里观察着李文柏这个争斗的胜利者,接下来面对百姓时,会露出什么样的面目。
正所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做官也是如此。
能扳倒曹严施五等人,只能说明李文柏擅长权术争斗,但究竟能否治理好一个县,或者有没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心,这就很难说了。
所以孔正这些天一直在观察,甚至可以说是在找李文柏的漏洞。
但是无论从查抄施五等人家产、到拍卖施五房产、门铺、地产,以及将部分土地还给原来的农户,一直到最后以县衙的名义雇佣数千穷苦百姓种植采石建造作坊。这一系列的政令下来,孔正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哪怕李文柏没有将查抄下来多余的土地直接分给无地的百姓,孔正也不觉得哪里不对。毕竟大齐律法上,可没有县令可以白白送土地给百姓这样的规定。
至于雇佣百姓的事情,孔正也有所了解。三千百姓分成了两拨,一拨是开采山石,似乎是要制造砚台,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