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1 / 6)
生在洛阳,洛阳就是他老人家的家乡,他回来是探亲,不是回来给乡亲耍威风的,我是读书人,执手礼已是最大的尊重,我难道做的不对么?我大唐什么时候有这个律令了?您以为现在还是荒唐杨广的天下么?”
“你……”管家哑口无言。
“啪啪……”长孙无忌拍手称赞。“好一张利口,哈哈,是个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感慨,并不是你一个弱冠的年龄可以感悟的文字,可否告知出处?”说完笑咪的望着柳傲。
姜是老的辣啊!这首《临江仙》是自己说古的时候,照着《三国演义》上说的,原作者罗贯中借用的明朝家杨慎的词文。杨慎被贬后流放到庐州,作此词时都四五十岁了,看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自己就是前世也不过是三十来岁的都市白领,这首词的意境自己真做不到。脑袋急转下,脱口而出,“确时不是小的所作,此乃一个叫杨慎的老渔翁所作,早些年战乱四起,跟随家父到处躲避战乱,在一江边,听一老翁高歌此曲,感觉感慨,随将此记了下来,在说三国时感觉比较贴切,就加了进去。”
“恩,怀才不遇,老来垂钓,江边高歌,看惯人间冷暖,一壶老酒,谈笑古今。真乃奇人,奇人啊!正应了一句古话,奇人异士在民间啊!
你说的三国,每场都有顺口诗出现,这个也是听来的?”
这话不好回复啊!自己说到如今的四十多回了,想起来确实是,都是应景的顺口诗。似乎这个长孙无忌就听这一场,老家伙怎么连这个也知道?
看他连自己的开场词都说了出来,估计还真的不好对付?怎么办?总不能说自己剽窃?柳傲用手指无意识的蹭了一下鼻子。
靠,怕个锤子,自己是什么人,最优秀的讲师,既然要我说,就装一回逼了,又怎么样?高人么?总要有高人的样子,你看人家姜子牙装的多高、大、上?用垂直的鱼钩钓鱼,自己不过是说了一篇古三国!
不行,怎么也不能丢了现代人的面子,一个现代人要是给一个古人问住了,干脆拿用豆腐撞死,不用活了!
“诗词,小道也,根据故事随口胡编,算不上什么好的诗词。只能算口水诗,难登大雅之堂。真正的诗词,歌以咏志,抒发人的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